第51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第51章完结
尽管同一支军队对比较原始的居民远比对较文明的居民残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苏联人在阿富汗的行径却的确表现出一种最残忍的报复倾向。.武/4·墈?书′ ^无¢错,内,容·例如,苏联人对游击队袭击的一般反应是对附近地区的村镇实行面积轰炸,这是有目共睹的事。还有消息不止一次地说,苏联人把在周围地区兜捕的有战斗能力的男人集体屠杀,甚至不管这些男人是否卷入了游击活动。刚巧,一些——也许许多——阿富汗游击战士有一种超常的精神力量,苏联的报复并不能迫制他们。但尽管如此,至少从实际情况看,苏联人的轰炸的确产生了效果:在新政权建立的地区,尽管农村人口并未减少,但游击队的活动却十分有限;游击队的活动大多发生在被搞得人烟稀少的地区。渐渐地,在某一地区活动的游击队员都没有家属和家族成员住在附近,他们的家属都在巴基斯坦和伊朗的难民营,不会受到苏联人的报复。不过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游击队员再也得不到当地人送来的食品和情报。
因此,那种心中认为入侵德国的苏军将受到伏击、袭击和暗中破坏而他们又不会对平民进行报复的想法至少应当说是令人怀疑的,从阿富汗的经验中肯定找不到任何依据。^w\a.n\o¨p+e~n¨.?c-o!m!有些人怀疑当苏军开始屠杀、当苏军第一次对附近居民残酷报复后,这种游击战形式的进攻能坚持多久。 [ 注:这就是人们对现已成为官方政策的奥地利纵深防御计划中的游击战成分的批评意见。见里茨勒所著《小战和袭击战的经验》(1972年)第二卷第155-156页。 ] 同样;期望城市德国人象阿富汗的部落民那样长期忍受异常艰辛和严重损失也是不现实的。 [ 注:克劳塞维茨将成功的游击抵抗所需要条件归纳为以下几点:(1)战争是在本国腹地进行的;(2)战争的胜负并不仅仅由一次失败决定;(3)战区包括很大一部分国土;(4)民族性格有利于采取这种措施;(5)国土上有山脉、森林、沼泽或耕作地地形极其复杂,通行困难。(《战争论》第六篇第26章第480页)如果在西德进行游击战争,前三条要求可能得到满足,但第4或第5条肯定满足不了。 ]
苏联的对策
即使我们姑且不论在政治上对纵深防御方案的反对和这些方案的准游击战成分引起的各种疑虑,只要我们把自己的观察图象由静态转向动态,我们就会发现,任何纵深防御方案都无法抗衡苏联方面最明显的反措施。′微^趣,晓?税′ \已-发?布`蕞!欣-漳\結-如果北大西洋联盟放弃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安全政策(即前沿防御政策)和实施该政策的中央战线,联盟是很难秘密而异常迅速地做到这一点的。国会的繁琐程序以及将某些主要装甲与机械化部队重新调往后方新基地的必要措施会使苏军有充分的时间调整它的战区战略。实际上,苏联为最初步的反措施进行准备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苏军可以采用分路少,更集中的纵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直取德国的几个最大的城市(汉堡、法兰克福、纽伦堡、慕尼黑),迫使西德政府要求停战。
由于不再可能在前沿地区遭到驻守在那里的联盟部队的顽强抵抗,苏联人在入侵开始时将不必派出火力侦察部队去寻找防守不严的接合部或为后续增援部队的进攻杀出一条血路。相反,苏军可以采取一种“蒸汽压路机”的战区战略,让它的全部力量集中沿三四个方向以非常强大的攻势向前推进。除非敌人的防御部队直接拦住去路,苏联的进攻纵队尽可以不理睬分散在整个纵深之内的敌方部队,以最快的速度直达和紧紧包围德国的主要城市,使北约无法发动核反击。
至于谈到联盟对苏军进攻部队的翼侧实行反攻,由于有众多的苏军师一道进攻,每一突破方向的核心部分肯定有足够的部队防护。最后,由于纵深防御方案的全部目标是避开大批装甲部队的凶猛打击,如果联盟的军队对苏联军队迎头抵抗,阻挡其前进,那么放弃保卫全部领土、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案就没有道理了。如果非要这样做,接下去的战斗只能导致匆匆集结起来挡在苏军进攻道路上的防御部队的毁灭,因为苏军在进攻前就已集中好兵力而联盟部队事先是分散防御的,再集中也不可能在数量上超过苏联进攻部队。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反措施必定会挫败联盟的纵深防御方案,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苏联的兵力占优势。其实,即使苏联和北约在兵力上完全相等,结果也会同样如此。(战区战略逻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