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第38章完结
司令部一接到各纵队的进展报告。便进行整理,并随即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来,以显示突破的进展情况。这一点十分重要,可以防止己方空军部队误炸已方部队,并有助于集中力量攻击可能企图阻止突破纵队前进或从其暴露的翼侧发动反击的对方防御部队。实际上,进攻者的高级司令部不需要大量的情报,通信联络大都是单向的,即从前线传向后方的,从后方的司令部发往各纵队的命令极少。
守方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防御者的指挥官们最后认识到敌方根本不是沿宽大正面发动攻势的时候,及时而准确地得到关于敌人大纵深突破纵队动向的情报便极其重要。如果守方司令部能够在战役层次上对展开的交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正确的行动方案——即封闭战线上的突破口,或者至少在推进的敌方装甲部队的后方设置路障,以阻断其物资的再补充——便会立即一目了然。然而,现在防御部队司令部的通信线路饱和,尽是发来的报告。这些报告有一些原来是很准确的,但现在已经过时了;另外一些报告则言过其实,还有一些报告完全是出于恐惧而无中生有。发来的情报要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据此搞清敌军的位置、运动速度、突破地段的宽度及敌军最重要的弱点。防御部队的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简直要被大量发来的电报淹没了,并且在他们努力摘清当时的真正情况时,情况又变化了,因为敌人在继续前进。甚至卫星观察、现代化空中照相和更加先进的通信系统也无济于事,这一点已在近年来发生的战争中得到证明。 [ 注:这正是1973年10月战争中以军越过苏伊士运河开始实施合围机动时埃军最高司令部所面临的情况。埃军及时获知以军在10月15日夜间的最初渡河情况,但错误地认为那只是一次小规模袭击行动,以军很快就会撤回去——的确,以军最初参加渡河的部队不到3000人,只有少数几辆坦克,而且这几辆坦克还是用轮渡运过河的。直到17日开罗才了解到以色列人在不断增援其桥头堡,但到那时以色列人已架起一座浮桥,一个齐装满员师已经过河。以色列人向各个方向派出了装甲部队,攻击埃军的防空导弹发射阵地(所以有报告说以军已展开成宽大的弧形战线发动攻击),但以色列主要企图是向北面的伊斯梅利亚推进,扩大桥头堡,切断运河东岸西奈地区的埃军第2集团军的部队同西岸埃军后方部队的联系。尽管埃军最高司令部不断接到大量容易引起误解的报告(这些报告是因为以军的装甲战斗部队挺进埃军力量薄弱的后方攻击防空导弹发射阵地而促成的),但到10月18日它还是十分正确地搞清了以色列两天之前的意图,并调集部队加强了伊斯梅利亚地段的防御。但是,在17日,随着以军另一个装甲师渡过运河,以色列人决定停止北进,令部队掉头向相反的方向进攻,以切断苏伊士城周围南部地段第3集团军的后路。等到埃军最高司令部在10月19日弄清这一变化,原来的两次估计都被推翻了,于是心里没有了任何底数:它感到开罗本身已濒临危险,遂派出可供调动的预备队保卫开罗,而不是去攻击向苏伊士城会集的以军。参看哈诺奇·巴尔托夫著《护壁》(1981年),第482页及其以后诸页,他在该书中根据有关文件对此作了叙述。 ] 随着部队运动的开始,战争的迷雾也开始出现了。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