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第35章完结
现在各民族在消耗战——机动战递变的图谱上所处的具体位置。但是,很明显,这些不同的民族风格并不是体现于每一个人,人为的或环境造成的例外可能占据着重要地位(如1944年巴顿和他的第3集团军),甚至在短时间内起决定性作用(如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民族风格并不是来源于国家的永恒条件,肯定也不是来源于固定的民族特性。由于民族风格反映了有关民族在相对物质力量或弱点方面对自己的看法,因此民族风格取决于有关民族面对的具体敌人,并且随着情况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甚至发生猝变。例如,英国在到1914年为止的两个多世纪中一直采取相关的机动战方式来对抗欧洲大陆的大国,避免同它们的步兵交锋,而采取海军封锁的方法削弱它们,通过外交手段和黄金争取盟国。在英国的殖民战争中,外交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战斗中消耗战便明显地是主要形式——对付反抗的君主和不屈服的部落,英军不是巧妙地以智取胜,而是用队形密集的使用毛瑟枪的步兵与它正面对抗。以色列在1967年和1973年的战争中提供了一种迅速改变民族风格的范例。1967年后以色列自恃物质优势逐步放弃了相关的机动战思想,所以当1973年10月战争爆发时便主要采取正面进攻和线式防御——头几天交战中遭到的失败使以色列深为震惊,它又迅速彻底地改取机动战方式。 [ 注:能够说明这一点的一个例子,是以色列军冒着极大的风险但非常成功地渡过苏伊士运河,在彼岸合围埃军“第3集团军”(实际上是由3个师组成的军)的行动,尽管埃军(“第2集团军”)对很大一部分近岸的控制权未受到严重挑战。与一切机动作战一样,最初阶段是要洞察敌方的有懈可击之处,在这次作战中情况颇为微妙:埃军司令部不能及时指挥控制整个战线上的部队。 ]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