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第28章完结
给武装部队时,这些成果的使用就要受主流观点和先前的体制利益(常常是先前技术发展工作方面的残余影响)的制约。当新产品与旧武器相比属于渐进式的改进时,随之就会直接发生军事上的革新;妨碍革新的只有偶而产生的阻力,而这种阻力经过一定时间便可能得到克服。但是,如果新武器是一种发明创造,如果以前没有类似的武器,则武装部队必须改变其结构,解散先前的某些部队,组建新部队来使用新武器。现有的部队在某种程度上在决策机构中都有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准备组建的部队则显然没有自己的代表。于是消除这种冲突的办法就是扩大编制,而扩大编制的工作,总是因这种资源或那种资源不足(典型情况是在和平时期缺钱,在战时缺人)而受到限制。这种简化了的人人熟悉的革新所遇到的制度上的障碍,可以用液压原理来说明,扩编就象是安全阀,它可以根据压力的大小改变水流的速度,也就是调节着旧式武器让位于新式武器的速度。
然而。革新可能不仅只有快慢之分;它也可能完全失败。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根本不容忍技术变革的社会阻力, [ 注:日本最早于1542年引进火器,并很快在当地进行生产。到1575年,织田信长的3000名精选火绳枪兵(他共有10000人)在(爱知县)三河地区的长蓧之战中歼灭了武田家族的力量支柱——武田胜赖(m1963注:原文如此)的骑兵,大获全胜。参看乔治·桑塞姆著《日本史》(1961年),第263-264页,第287页。特思布尔著《上层武士》(1977年)第158-160页也对长蓧之战作了详尽的但无据可查的叙述。尽管普通士兵很快装备了这种新式武器,但上层武士们本身仍继续带佩刀,而拒绝佩带手枪,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随着这一整个社会阶层的消失这一特权标志被废除时为止。埃及的马木鲁克兵则更顽固地拒绝使用火器,他们甚至不愿让普通的毛瑟枪兵同他们一起投入战斗。当代也有类似的例子,比日本上层武士更甚,而颇似马木鲁克兵,这就是受飞行员左右的航空兵官僚们仍死硬地拒绝引进无人驾驶遥控飞行器。直到1982年以色列人使用这种飞行器获得了出色的战果(由于长期作战的紧迫需要,他们的飞行员反对使用这种飞行器的态度不太坚决),这种飞行器才开始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这些飞行器都是几十年之前就有的样式。 ] 也可能是那种应用不当。能够说明革新失败——而且往往失败得很快——的著名例子是1869年法国陆军在预料将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时匆忙采用的一种机关枪,即后膛装填的多管机关枪。当时使用的都是单发步枪,这种机关枪却能每分钟发射300发子弹,至少在500码的距离上是相当准确的。这种机关枪十分可靠,如果用来射击无准备的步兵,是会有决定性作用的。它本来是由比利时人发明的,后来按照拿破仑三世的旨意,由法国的兵工厂在严格保密情况下组织生产,到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时,法国便准备好了相当多的这种武器。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