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战略:战争与和平的逻辑第20章完结
但不是某时某地要攻下一个机枪火力点,也不是在进行某个战役的时候,而是当必须面对整个冲突范畴的错综复杂的情况时,唯有最伟大的领导人才会对隐匿在复杂的各个低层次中,因冲突产生的强烈的情感、热烈的希望和极度的恐惧而变得面目难辨的战略反常逻辑有所领悟。/萝·拉+暁/说! _首.发^能够真正做到这点足以令人惊异。然而,这种罕见之举是有据可查的。
前面讨论英国轰炸机司令部与德国防空部队的较量时,我们看到了在大战略的层次上各方所处的冲突环境对各自技术与战术方面的影响。1940年5月,德军入侵荷兰和比利时取得的最初胜利促使英国对德国进行轰炸,最初只是轰炸精心选择的远离城市的德国军事和工业目标,这样,德国尚未达到成功顶点的胜利推进,最初带来的反常结果之一是它自已开始遭到空袭,虽然开始时是微弱的。德国国防军非常出人意料地在短期内彻底击败了法国,并且于1940年6月将英军赶出欧洲大陆,使得英国政府丧失了除空中作战外的所有作战手段。由于德国防空部队重创企图在白天对特定的军事和工业目标进行轰炸的飞机,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只得实施夜间袭炸,而飞机夜间轰炸的目标只能是较大的城市目标。1\3·1?t`x~t?.^c+o!m¢结果,德国陆军的胜利及其实施白天拦阻的战斗机和高射炮兵的良好素质带来的反常报应是德国城市开始遭受毁灭。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一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中的连续胜利始自其民族灾难最深重之时。1940年8月间,皇家海军因畏惧德国的攻击而躲藏在遥远的斯卡帕湾;英国陆军只期望能够保卫其沿海滩涂;皇家空军则饱尝了德国空军对其机场的猛烈轰炸,它甚至为德国在1940年8月24日轰炸伦敦从而得以喘息而感到欣慰。 [ 注:《对德空中战略攻势》,第一卷,第152页。 ] 第二天夜间,轰炸机司令部对柏林实施了第一次轰炸。尽管直到1941年7月以后夜间轰炸这一权宜之计——即轰炸城市——才成为确定的策略。随着英国稳步地动员起更多的工业和军事力量,机场跑道上有了更多的随时准备执行连续轰炸任务的轰炸机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鉴于德国未能作出有效的反应,可承受的损失率没有上升,而不断上升的成功曲线没有出现到达顶点的迹象,皇家空军元帅、空军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提出完全依靠轰炸直接赢得战争的方案:对经过选择的,总人口达1500万,并且构成德国战争工业的最大组成部分的43座城镇连续实施6次猛烈的轰炸,使其“毫无恢复元气的希望。¢微*趣/小!税¨网_ ·冕+废+跃¨渎¢”
1941年9月25日,波特尔将这一计划提交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并建议说,轰炸机司令部使用4000架第一线的轰炸机便可在6个月内“制服”德国。 [ 注:《对德空中战略攻势》,第一卷,第182页。 ] 这一计划的特点是其制订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如同工程师设计跨越一条平静河流的桥梁一样,但却根本没有计算敌人可能作出的反应。所以,对这43个城镇进行轰炸造成的损失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根据在收集德国轰炸英国工业城市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的“活力指数”精心计算出来的。轰炸过后,由于天燃气、用水和电力供应中断,工厂的生产将遭受损失;工人们会因为恐惧、疲劳、食品短缺、瘫痪的公共交通以及遭到全面破坏的城市生活不去上班。特定的人均承受投弹量可使活力指数下降到某一特定的百分数:以考文垂市为例,1940年11月14日德国大规模轰炸后的第一天,计算得出的指数下降到63%。这次轰炸投弹量为吨/800人。之后,指数会逐渐回升,但是,如果继续轰炸的话,上升指数的基数则越来越低,直至第四次、第五次轰炸之后,基数降至零,被炸城市战争物资的生产将完全停止。
另一处值得称赞的是这一计划的全部设想都是保守的:要对43个城镇中的每个城镇实施6次轰炸,每次投弹量为平均每800人一吨炸弹;1500万居民需要1,875万吨炸弹。同时,计划对导航失误、技术故障和遭到空中拦截等情况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它将最初计划的投弹量提高到7.5万吨,这样,只要有25%的飞机能够飞抵目标就可以了。每个由16架飞机组成的中队每月只需出动100架次(大大低于实际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