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573章完结
地图06 西线(1914—1918年)
1915年9月25日—11月6日,协约国军在阿尔土瓦和香槟再次实施进攻 这是霞飞计划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协同进攻,并再次受挫。~精?武?小¨税~旺? ?埂/薪+蕞¢全′在第二次香槟之战中,法军损失10万人以上,德军损失约75000人。与此同时,在9月25日—10月30日的第三次阿尔土瓦之战,法军继续攻击维米山脊。9月25日—10月14日,在北边几公里的罗斯,英军的进攻受挫。微小的所获与付出的代价极不成比例。法军损失在10万人以上,英军为6万人以上,德军为65000人以上。
1915年12月17日,英军指挥官的改换 罗斯的失利遭到指责,弗伦奇陆军元帅被撤职,代之以道格拉斯·黑格爵士将军指挥英国远征军。现在英国远征军包括3个军团。
评论:机关枪和野战炮致命性火力的增强,使战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防御变得有利,防御一方可以在进攻者调动足够的预备部队和炮兵部队以发动进攻之前,先派出预备兵力限制攻方突破。这一点在西线尤其关键,因为在这里连续的防线使传统的进攻机动无法实施。!微-趣+晓.税*惘- ,埂-歆\罪?筷_德军远远早于英法军认识到这种变化。他们采取有弹性的防御,设置两道或更多的相隔较远的单独的防线,构筑完善的堑壕体系,设置带倒刺的铁丝网,密集配置机关枪,并以纵深梯次部署的炮兵实施支援。当攻击的军队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将遭受其后防线火力的严重杀伤和位于己方炮兵火力射程之外的守方炮兵的轰击。
双方在1915年的战争中遭受了令人震惊的损失:德军为612000人,法军为1292 000人,英军为279000人。在从北海至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敌对双方的防线并没有明显的变动。1915年就这样结束了。
意大利战线
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对奥地利宣战 协约国施展巧妙的外交,许之以实质性的领土获得,终使意大利废弃了三国同盟而参战。意大利军队总数约达875000人,由L.卡多尔纳将军指挥,在火炮、运输车辆和弹药贮备上较为匮乏。意军的计划是通过攻防战斗守住伸入意大利的特伦蒂诺,与此同时,在伸入奥地利领土的依松佐突出部向东实施攻势。直接的目标是戈里齐亚,但意大利军人梦想着能经由的里雅斯特推进至维也纳。
奥地利军的部署 尽管有三国同盟条约,奥地利还是沿与意大利交界的整个山区边界深沟筑垒。!x^d+d/s_h.u¨.`c+o~m,奥地利的欧根大公负责意大利战线的指挥。S.B.冯·博赫纳率10万人,防守关键的伊松佐地段。
1915年6月23日—7月7日,第一次伊松佐河之战 P.弗鲁戈尼将军指挥的意军第二军团和奥斯塔大公E.菲利贝托指挥的第三军团总数达20万人,有200门火炮,对奥军防御实施了徒劳的进攻。
1915年7月18日—8月3日,第二次伊松佐河之战 卡多尔姆带来了更多的火炮,并再次攻击。奥军又增加2个师的兵力实施坚强的防御。当意军的炮弹耗尽后,停止了进攻。在这两次战斗中,意军损失约达6万人,奥军则近45000人。
地图07 意大利战线(1915—1918年)
1915年10月18日—11月4日,第三次伊松佐河之战 意军在重新组织和加强后,在1200门火炮的支援下,再次攻击戈里齐亚,但又一次被击退。
1915年11月10日—12月2日,第四次伊松佐河之战 该战实际上是第三次的继续,当战斗结束时,意军仍毫无收获。在这两次战斗中,意军损失117000人,奥军损失则为72000人。
评论:正如在法国那样,正面进攻对严密组织的防御阵地的攻不可破再一次得到证明。奥军的防御是完善的,而意军的进攻战术是低劣的,尽管意军步兵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很勇敢,意军的战略目标,即夺取的里雅斯特,再穿过卢布尔雅纳隘口,跨过多瑙河平原,沿道路攻击维也纳,似乎是合理的。事实上,这也是意军唯一可采取的攻势行动。然而欲以大规模的兵力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向北实施成功的进攻,不仅导致一事无成,而且实际上根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