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60章完结
作战中的军团
罗马军队行军时,在其前方、翼侧和后方,都派出安全警卫部队,这方面的做法类似于现代军队。?比¨奇\中,蚊?王! /庚′歆*罪+全!每一个军团通常都有自己的辎重队,由500—550头骡马组成。这些骡马装载着皮革帐篷(平均每十人一顶),小型弹射器、抛石机,以及施工所必须的工具和装备。在敌情威胁较大的地区行军时,罗马军团总是采用方阵队形,将辎重队围在中间。在平坦开阔地形条件下行军时,锚重队则集中在一起,同整个部队结合成一体,组成一个大的方阵共同向前推进。
只要行动方便,士兵都要穿上盔甲。为了将辎重的规模压缩到最低限度,马略坚持让军团士兵都穿上各自的盔甲行军,即使没有敌情顾虑,或者部队只是进行正常调动时也是如此。罗马军队行军时,其他一些需要携带的主要辎重包括:平均每人约23公斤的武器装备,以及15天的口粮。为了减少辎重队的规模,马略规定每一个人都要携带一条扁担(人们常把它戏称为“马略的骡马”),帮助搬运部分稍重。?秒!彰?踕/暁!税\枉^ ·无,错?内*容.
罗马军队行军时,每天晚上仍然用栅柱安扎设防的营地,恺撒对此还有重大的发展。正常的营地一般是正方形或长方形,但四个角都做成半圆形,以利于防守,并使营地布局更容易适应周围的地形。取水是否方便是选择营地位置的一个重要条件。掘挖壕沟、构筑壁垒、埋设栅栏、布置营区以及搭设帐篷,通常需要花费部队3—4个小时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有些过长。当在敌情威胁比较大的情况下构筑营地时,一般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兵力担任警卫。如果营地需要使用较长的时间,通常在以后的时间还继续对营地进行加固,建筑一些塔楼,并将壕沟加深,将栅栏加高。正常的野战营地与部队冬季营地之间唯一的不同点是人员的住所。冬季营地一般建筑一些土屋供人员居住,野战营地则使用皮革帐篷。
一般来说,罗马军队的野战营地不仅给部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住所,而且也给部队提供了从事进攻准备的基地和实施防御的堡垒,是增强罗马士兵战斗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三¨叶′屋? -追_蕞+欣′章?截_
战术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罗马军队尽量寻找机会袭击或逼近敌人的翼侧。他们跟敌人一样,总是力争战术制高点,这样可以增加兵器投掷的距离,冲击时不仅有力,而且更能充分发挥其力量,同时剑和梭镖使用起来也更容易些。恺撒通常把最有力的大队安排为第一横队,这样可以增大首次突击的效果。
在轻步兵进行小规模袭击和用投掷式兵器进行袭扰之后,双方的主力横队便开始互相接近。罗马军团的横队或者主动向前推进,或者等候敌军逼近相隔约18米的距离。这时第一横队前面两列士兵便将标枪投出。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军团已经采取半方阵式的疏散队形。但有时疏散队形的动作有迟滞的现象,等到标枪投出之后才能完成疏散动作。
军团总是在主力横队开始跟敌人进行白刃战之前发起冲击。这时,第一横队的8—10列士兵快速冲向敌阵,但只有前面的两列士兵能够用上剑,后面各列士兵则将手中的标枪从混乱中的士兵的头顶上投向敌人。几分钟以后,双方的第二批士兵便上前替换正在交战的士兵。这样周而复始地相互替换,直至战斗结束。与此同时,轻步兵要负责给后面各列士兵补充标枪。这些轻步兵除了要掩护军团的背后和翼侧外,还得负责找回所有能够找到并尚能使用的标枪和梭镖。
若第一横队的进攻未能取胜,或者被敌人压住,那么第二横队的士兵就穿过第一横队士兵的约1.8米间隔,继续向前推进;第一横队中精疲力尽的士兵则退下来休息并重新编队,最后便作为后备队的第三横队使用。因此,在整个战斗中,横队中的各列士兵以及2—3个主力横队之间都在不断地进行调动、协调。进行这样的调动和替换,军队必须要有高度的纪律性和严密的组织。正因为罗马军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能在高明军事将领指挥下,不断战胜规模更大的“野蛮”人,以及别的文明国家的军队。
在古代,即使是最残酷的战斗,最后取得胜利的部队的伤亡一般都比较少,而对失败方来说则是一场大灾难,通常损失惨重。罗马军队所进行的作战更是如此。形状很像是一个圆桶纵切面的长盾,也许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