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完结(1/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宋太祖传奇第50章完结
周太祖即日派王殷的儿子尚食使王承诲赶赴邺都,说明王峻得罪情由。·3!0-1^b+o′o+k`..c!o-m*王殷与王峻虽非亲戚,却内外勾结、互通声息,密谋已久,利害相同。但周太祖不杀王峻,又温旨抚慰自己,且着其子来言,显见对自己并无芥蒂,况澶州在前,严密戒备,所以也就不敢异动了。这年年底,周太祖举行郊祭大典,各外镇节度使都亲自入朝助祭,王殷也到了汴京,周太祖乘机寻罪把他杀了。一场密谋叛乱与镇压叛乱的斗争,始告结束。
三月甲申,调柴荣为开封府尹,封晋王,次年正月,加柴荣判中外兵马事(即总管禁军和全国兵马的大元帅),兼侍中(门下省长官,辅佐皇帝商议大政、审察中外出纳事宜),这样,柴荣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地位始巩固了。
柴荣入京之时,恰值赵匡胤升任滑州副指挥使。匡胤正待出京,柴荣立即挽留了他,禀告了周太祖,让他充任开封府马直军使。马直军使不算什么大官,比起滑州副指挥使来地位并不高些。然而能随侍在未来皇帝的身边,成了柴荣的亲信,就算只当亲兵,也远胜于外放的大官了。赵匡胤的政治生涯就此踏上坦途。【注】①王峻恃功傲主事,详见《旧五代史·周太祖本纪》第三,《列传》第十,《资治通鉴》卷291第十七。
②周太祖杀王殷事,见《资治通鉴》卷291第40、42。
③赵匡胤为开封马直军使事,见《宋史·太祖本纪》。
第三部分
第十三回 高平风云 军前力战立奇功(1)
周太祖郭威去除了王峻、王殷两大政敌,次年(后周显德元年,即公元954年)元月壬辰日就去世了,他一共只做了三年皇帝。·卡¨卡′晓/说`惘` ·最*新!章,結~更′辛-快*死时才五十一岁。四天后,由宰相范质向百官宣读了遗诏:“晋王柴荣,可于柩前接皇帝位。”于是柴荣便做了后周的第二代皇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英君周世宗了。这时他年才三十三岁。柴荣来自民间,自幼贫穷困苦,无父无母,跟随姑母柴氏过活,贩过布,贩过茶。后来为郭威义子后,又为郭威主管家务,常往来于河东、江陵之间,千里跋涉,颇知民间疾苦,深谙处世事务。此后,随郭威征三叛,出入兵间,故亦颇知兵阵。郭威称帝后,升任澶州节度使;这便是独当一面的大任了,民政、军政事事要管,几年下来,经受了实际锻炼,管理能力又大大提高。他人既聪明,又肯折节下士,认真读书,左右有王朴等贤臣辅佐,见识已是不凡。这下子当了皇帝,他深深知道:满朝老臣、宿将,之所以敬服他,只是因为他是郭威的当然继承人,是皇帝,他是仗着郭威的威势才能够高踞群臣之上的。他们对于自己,则未必怎么敬重、佩服。这自然是因为自己年纪太轻,而且功业未显之故。他知道:范质、王溥、李谷、魏仁浦等使相都是郭威亲手提拔起来的贤良忠臣,是可靠、可信托的,但即使是这些心腹大臣,也未必敢轻信自己能把国家治理好,至于像冯道这种历五朝(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都身为宰辅重臣的人,像符彦卿、刘词、樊爱能、何徽等宿将,则更是瞧不起自己了。他又深知:自己初接位,这些老臣、宿将暂时是一个也动不得的。自己藩邸中的近臣也是不能立即任以要职的,否则这些老家伙们便会产生疑虑:以为‘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偏爱新进,而不信任他们了。现下只能一切仍旧,才能安定人心。
他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迅速树立起个人威信来,不然,光凭皇帝的威势,既不足以凝聚人心,又不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我+地^书¢城+ ¨蕪/错`内·容*
二月,也就是柴荣即位的第二个月,北汉主刘崇听得郭威死了,心中大喜。这刘崇是后汉隐帝的叔父,原在太原任节度使,郭威杀了隐帝,又杀了他亲生儿子刘斌,灭了后汉王朝,当时便起兵讨伐郭威,偏偏又打了败仗,一怒之下,便自立为皇帝,国号仍是“汉”,史称“北汉”。他认为后周立国不久,新皇帝年轻望浅,而后汉的一些老臣俱在,一旦自己出兵,这些人能不响应?这正是天赐他克复中原、恢复后汉的良机。于是他一方面集中北汉全部兵力,一方面派使者去契丹,送了一笔厚厚的礼金,许诺灭了后周以后,自己将像后晋皇帝石敬瑭一样,尊契丹主为“父皇帝”,并且许诺将割让一大片土地给契丹,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