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笔底波澜第17章完结
2月3日,彭翼仲在《京话日报》发表的《瑕瑜不掩》“演说”中自述:“事非经过不知难,办了两年多报,愈办愈胆小。¢x,i·n~w,a+n+b·e+n!.^o~r·g?”但他坦言:“应该争论的,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说。……开通风气,热心爱国,这八个字虽成了现在的口头禅,但从现在作去,天下的人总要来原谅的啊!”他自述创办《京话日报》的目的一是“开发民智”,二是建立一个能够为中国人说话的舆论阵地。2月4日,他发表文章说“一定要争回这说话的权柄”。他一再声明“我们这《京话日报》是一个胆大妄言,不知忌讳,毫无依傍,一定要作完全国民的报”。“不怕得罪人,知道的就要照直说”。“凡衙门八旗的弊病,明说暗说,毫不容情”。“应该争论的,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说”。对王公贵族、军阀官僚、豪绅流氓恶霸恃强凌弱、草菅人命、贪赃妄法、营私舞弊等丑行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多数是该报记者编辑自己编写,少数是读者来稿。这些报道、言论当然得罪了不少权势者。
8月,《京话日报》不畏权势追踪报道那王府活埋侍妾的新闻,“访了二十多次,还有人进府细查”,连续发表《不近人情》、《王府活埋人》、《三记活埋人的事》、《四记活埋人的事》、《五记活埋人的事》等报道,还发表多篇评论,并于9月3日刊出广告,严词拒绝那王府的更正要求,声明“那王府活埋人的事,真而又真,本馆访友亲眼目睹,宝钞胡同一带居民一口同音,如有虚假,本馆甘认其罪”。¢微*趣/小!税¨网_ ·冕+废+跃¨渎¢“报馆争的是公理”,“报馆是天下人说话的地方,专讲公理,不徇私情,徇了私便够不上报馆的资格”。显示出报人彭翼仲的嶙峋风骨,为《京话日报》赢得了声誉。难怪在三天后,《京话日报》发起偿还国债的“国民捐”运动,迅速得到王公、大臣、公主、命妇及官、绅、商、学、兵等各界读者的响应。创刊不过一年的《京话日报》成了北京第一家发行超过万份的报纸。英敛之曾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北京报界之享大名者,要推《京话日报》为第一”。
《大公报》一向认为报纸是“清议所存”,“言论记载”要有“自由权”,拒绝“一切吟咏娼妓之作”。.6~妖.看`书~枉` /醉/欣,蟑_劫~埂¢芯¢哙^这年4月13日,《大公报》出满一千号时,曾发表《千虑一得》、《大公报千号贺辞》等文,指出报纸“与国运隆污有密切之关系”,“也不管人爱听不爱听,横竖凭我们的天良,尽爱群的本分,虽然我们没有什么高才远见,到底这一片好心,自己是对得起天地鬼神的”。在接下来发生的抵制美约、美货运动中,《大公报》就经受住了考验。
因为美国公布“华工禁约”,从5月起,《时报》、《大公报》、《京话日报》及香港《广东日报》、《有所谓报》等华文报纸纷纷抗议。时为美商汉口英文《楚报》中文版主编的小说家吴沃尧(趼人)毅然辞职,返回上海。《京话日报》、《大公报》先后刊出“不登美商告白”。
8月16日,袁世凯指使天津地方当局,以“有碍邦交,妨害和平”的罪名禁阅《大公报》,“严禁士人购阅,不准邮局寄递”,使《大公报》出不了租界,“为不封之封”。第二天,《大公报》刊出布告全文,以及总经理英敛之和主笔刘孟扬的联名“启事”,严正抗议。18日,《大公报》发表论说表示,“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19日,发表论说《一息尚存勉尽天职》,进一步表示要尽天职、担责任,不会因禁阅而气馁,“我们总要对得住国民。至于究竟成败如何,我们绝不管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