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第102章完结
这个聂壹一次谒见单于时,用这样的话引诱单于:
——下次回去,我会把汉族县官杀光,你就派大军来接收吧!马邑有无数丝布和谷物。¨我!的·书\城/ .埂/新¨最^哙~你不但可以不折一兵半卒就取得该地,还能获得这么多物资啊!
不折损一兵半卒就取得一个县……军臣单于当然为之心动。由于和聂壹认识已久,他完全相信对方说的话。
后来才知道这是诱敌入彀的战术。
军臣单于率领十万大军,前往马邑。
原来聂壹是受汉将王恢密令所指使的。汉动员三十万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里。汉军的计划是,等匈奴军进人马邑后,立即将之包围,并且生擒单于。
聂壹把死囚首级成排挂在城壁上,匈奴军侦察队将校因而向上级报告:马邑的叛乱似乎是成功了。
军臣单于一边进兵,一边觉得纳闷。好像事有蹊跷。
遍地都是牛马和羊群,却望不到半个人影。这里应该有放牧的人,怎么不见这些人呢?莫非这些人受命撤离此地?倘若如此,为什么?难道是汉军准备展开作战?
其中似乎有诈……军臣单于起了疑心后,在行动上格外慎重。^精?武?小.说′网! *哽′芯′醉+全*
三十万汉军中,有一些人的埋伏技术较差。一个在望楼附近晃来晃去的汉军为匈奴军发现,并被带到单于面前。
由于极端恐惧,这名将校把汉军的计划全都说了出来。
“好!我非给他们颜色瞧瞧不可!”军臣单于狠狠地说了,就立刻命令全军后退。
匈奴决定要加强对汉的攻击,是因为有过这件事情的缘故。
第五十章 新风气
马邑诱敌入彀的作战,汉动员了三十万大军,此时的军司令官是御史大夫韩安国。实际上韩安国在对匈奴问题的看法上是慎重派分子。因窦太后之死终能为所欲为的武帝,曾与群臣研议匈奴政策,其时以最坚决态度主张必须维持现状的,就是韩安国。
与之相对,极力主战的是王恢。订下以马邑为饵、企图诱军臣单于入彀计划的正是这个王恢。_鸿.特!暁\税·旺· ¢冕,废·阅?黩*马邑之役时,王恢以将屯将军身份,位居韩安国之下。
事情肇因于匈奴为了更新和平条约派遣使者来时,韩安国赞成与过去同样的条件更新条约。这是高祖、文帝、景帝三代的外交方针,不得轻易变更——这是他所持的理由。
——高皇帝(指高祖刘邦)于平城受围,虽然心中万分不甘,为天下万民计,一切仍以忍辱为重。
这个精神非承继不可。而且作战必须经过周全准备,与匈奴交战,战争会延续多久甚难估算。在未有确切胜算之前,绝不可开战。
韩安国做此主张。
对此,王恢却以如下理由反驳:
外交方针因时代而变。高皇帝忍受平城之辱,是因为建国方始、国力尚未充实的缘故。现在天下统一,国家基础固若金汤,人民也获得充分休养。比起高皇帝创业时,国力已大大增强,因此,现在的外交方针必须有所修改。当时忍辱,乃是不得已情形下的权衡之计。如今我们必须以雪耻为首要政策。过去因为做不到,所以无话可说,但我们现在已有这个力量。讨灭匈奴,才是我们奉慰三代先帝之灵最上之道!
年轻的武帝较倾向于王恢的主张。
问题在于是否有胜算。此时,王恢拍胸脯提出的就是这个诱单于入彀的诡计。听说连具体计划都备妥了,武帝遂准其所请,决定开启战端。
结果,如前所述,这个诡计还是归于失败。
——单于不至,以故汉兵无所得。
对于这一点,《史记》上如此记载。
订立这个计划的王恢,当然责任重大。军律严如秋霜,败战只有论死一途。
——事实上不是败战,而是敌军撤退。汉军并未损失一兵半卒。
王恢如此向丞相田蚡哀求,请他代为说情。
丞相田蚡是武帝之母王太后的异父弟。田蚡央求王太后向武帝求情,将处刑王恢之事作罢。
——虽然未损失一兵半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