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第88章完结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w¨o!d^e?b~o-o!k/s_._c_o/m*这是当时的原则。也就是说,礼节应为士大夫阶级遵守,不需将此清规戒律强制于庶民。但从“不知礼者非人”的观点来看,这等于不承认庶民的人格,亦即庶民视同禽兽。
士大夫必须严守礼乐,但可不受刑罚,换言之,士大夫犯再大的错也可不受刑罚,但这毕竟只是原则。
依据不成文规定,朝廷使人带“祈即至廷尉(最高法院长官兼总检察长)办公室有所释嫌”的命令至士大夫家时,受命的士大夫必须当场自刎。
即使是冤枉,身为士大夫者,一旦受到嫌疑,必须不予辩白就自杀。
“报到”只是形式而已,实际上是“自杀”的命令。这时候,派去的人习惯上会带毒药去,一并交给对方。
这才是“刑不上大夫”的真相。
然而,要平息吴楚七国的叛乱,光“晁错已自杀身亡”是不够的。必须要让他们知道“晁错已被斩”,不然会欠缺说服力量。!零·点?墈¨书` -吾¢错+内¢容`
一天,朝廷派车来接,要晁错即刻进宫。晁错认为这是天子有什么事情要召询,所以仓促换穿进宫礼服,登上派来的车子。
结果,车子没有向宫殿的方向前进,而是一路驶向东市。
“喂!你这是要到哪儿去呢?你没有走错路吗?这是往东市的路呀!”晁错对着驭者说。
“是的,我就是奉命带您到东市去哩!”驭者答道。
长安城在东西两处各有偌大市场。在市场以外之地做生意是不被准许的。因此,这两个市场经常有大堆群众。
刑罚的目的在于警示众人。不分中外,往昔的处刑都于公开场面、在群众面前执行。
所以,在汉代,市场也就是刑场。
“什么!到东市!哦……”
晁错一下子就觉察到自己的命运,他这时才知道自己被陷害,但为时已晚。“袁盎日前请皇上叫人回避……原来他是在那个时候奏请皇上把我处刑的……没有料到这一点是我的失策!”
曾经格外受皇宠的晁错,遂以身着朝服的模样,被斩于东市。·E¨Z\小!税?王! _哽/歆_罪?筷/
造反是非同小可的事情,一旦起义后,不是喊停就可以停的。
——诛贼臣晁错,以收回被削减故地!
这封檄文已广送至各地封王手里。他们憎恨的对象晁错已为朝廷所斩。但不能因此而收兵。作战还在进行就停止战争,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
袁盎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曾经因晁错而被贬为庶民,他这样做,为的是报复,不过,斩杀晁错确实多少有了挫造反军气势的效果。
但吴楚七国之乱最后归于失败,原因不在于晁错被斩。最大的理由是作战失利。
吴王刘濞动员二十余万兵力西进时,吴国大将军田禄伯曾经献策:“只知道率领大军前进,不能算是高明之策。敬请大王授兵五万予臣,臣将以此作为机动部队,由淮南攻破长沙,再由武关攻入关中,而后与主力合流。如此一来,敌军一定会败得十分狼狈。”
“我考虑考虑。”
虽然吴王如此回答,后来召开同族会议时,太子却表示强烈反对:“造反本身已是违反秩序的行动。我们做的事情,部属也会向我们看齐。此时给予田禄伯五万兵马,倘若他造反,该怎么办?我们这一次举兵,无论如何非获胜不可,哪有余裕采用不知能否成功的奇策呢!”
吴王认为这也有道理,所以没有采用田禄伯机动袭击的构想。
吴国少将桓将军则做了如下进言:“我们吴以步兵为主力,而汉则以车骑为主力。步兵以山地战为拿手好戏,而车骑则以平地作战较为有利。因此,我军于平地之城遭遇顽强抵抗时,应即放弃攻城念头尽速西进,早日据山河复杂的洛阳之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