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俄罗斯文化之路 > 第83章完结

第8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俄罗斯文化之路第83章完结

图书馆也在各地普遍建立起来,除了部分是公立的以外,大多数是由社会团体或私人开办的。.秒!漳+结.暁!税¨罔? _更?欣,蕞¨全-

业余教育和学校教育

人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教育也起了推动作用。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了—批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刊物,要求在群众中普及文化的呼声日高。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改革后出现的这股潮流时说:“俄罗斯人民已产生了要求学习的愿望,只要那里出现一所学校,在两三天之内就会额满,”

以在城市下层居民中普及文化知识为宗旨的星期日学校在全国许多城市盛行起来,很快形成为一个规模颇大的运动。这种星期日学校都由进步社会团体或私人组织开办,担任教师的有大学师生、学者、作家,乃至贵族、军官。劳动人民对这种学校十分欢迎,工人、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及其子女常常成群结队地到星期日学校来上课。乌申斯基说,他们愿意在一个星期的繁重劳动和生活之后用几个小时来学习是为了一种事业,“这种事业在他们看来不仅是有益的、严肃的,而且还有几分神圣的、宗教般的意味”。?求-书¨帮~ \冕.肺+粤~渎`当时,有人发明了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法,只需10来堂课的时间就能教会文盲阅读。这样的不要政府花一分钱的文化学校,1862年仅在彼得堡一地就有61 所,而在全国范围内则有300余所。但沙皇政府担心星期日学校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媒介,在1862 年下令禁止这类学校继续活动。星期日学校重新兴起,已是80 年代的事了。沙皇政府为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而在教育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1864年,颁布施行了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可开办学校,但这些学校的教务应受县或省的教育会议领导。于是,马上出现了地方自治机关和私人开办学校的热潮。地方自治局办的初等学校的经费主要由地方自治机关和村社共同负担,在这些学校中教书的一般都是民主派知识分子。传统的私立农民学校——官方称为私塾——也普遍地建立起来,这种学校是由农民自己倡议开办、农民自己集资维持、由农民出身的教师来任教的。.k¨a*n′s~h¨u+q+u′n?.¢c,o?m/在许多地方,这种学校的数量超过了地方自治局办的学校。东正教会也力图控制初等教育,鼓吹“教会学校之外无学校”,并在政府资助下在乡村设立由神父监督的教区小学。总的来说,初等教育有较大发展,但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学龄儿童的大部分还是没有进学校读书的机会。俄国居民识字的比例在改革前是1:15,经过了30 多年之后,到1897年才提高到1:5。

1861年改革时,俄国共有85所中学,在校学生约25000人。1864年重新拟定的中学法规虽明确规定所有居民“不分等级、职业和信仰,其子弟均可升人中学”,但由于学费昂贵,一般劳动群众是无力供孩子读中学的。当时俄国特别需要专业技术知识,但政府出寸:政治方面的考虑却热衷于办古典学校,认为教授拉丁文和希腊文可以防止学生广泛地阅读和思考。在俄国这个异常缺乏专业人才的国家里,技术教育被视为与革命有关的东西而受到限制。只是在现实的要求日益迫切的情况下,政府才逐渐开办了实用专科学校。

改革后的高等教育受到政府严格控制。由于1861 年10 月大学中的民主主义学生运动,圣彼得堡大学一度被关闭。直到1863年,在自由主义反对派的强烈要求下,政府才颁布新的大学条例,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规定了教授会议的地位和作用。但在80 年代,重又施行了保守、反动的新规定以防范进步思想的传播。在改革后的年代里,综合性大学仅增加了敖德萨大学和托姆斯克大学两所。但各种专科学院的发展要快些,到90年代时已有30 所。这一时期,在高等教育中出现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即大学生的成分多样化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以及少数农民的子弟进入了大学。到1880年,平民出身的大学生已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妇女文化启蒙运动

在60—70 年代,俄国妇女为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进行的斗争演变成为一场令全社会瞩目的文化启蒙运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