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俄罗斯文化之路 > 第36章完结

第36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俄罗斯文化之路第36章完结

俄国的农民起义不反对沙皇制度,而是拥护沙皇制度,只不过这个沙皇按他们的想象来说是“好的”、“庄稼汉的”沙皇。?l^u\o¨l.a\b+o*o+k′.¨c!o^m?这种朴素的、幼稚的皇权主义的基础,是俄国的宗法制度。马克思曾经分析过封建时代农民意识的这类特点产生的原因:“由于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有地域的联系,由于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因此,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

从总体上讲,俄国贵族的政治思维同样也是不发达的。在本质上,他们是沙皇的奴仆,是无限的君主权力的拥护者和保卫者。.k?a\n′s¨h+u\w_u~.?o′r*g\即便在改朝换代时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下,他们也从不能公开提出其政治要求,而只会搞幕后阴谋。但是,19世纪初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俄国宗法制社会意识冲突的结果,并不是自由主义被彻底排除,而是它同俄国传统的某种结合。卡拉姆津的思想演变过程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许多苏联史学著作中,卡拉姆津都是作为反动农奴主贵族思想家出现的。其实,这个结论并不确切,至少是不全面的。卡拉姆津是个贵族地主,青年时曾深受慈善、博爱精神和憎恨滥用权力的思想的影响,倾心于自由主义的学说。因此,他在长时间远离家乡前决定让自己的农奴得到幸福。他没有宣布解放他们,但把全部土地都给了他们,只要他们缴纳不多的租赋;他也没有任命管家——他认为管家通常比最坏的主人还坏——而是让农民自己选出领头人。但他后来回到家乡时,发现农民并没有过上较好的生活,相反陷入了极端的贫困。′墈¨书!君· .最_芯^蟑/劫\埂!新′筷^农民们对他解释说,他的父亲一直生活在乡间,不但留心自己的地产,还管理自己的农奴;而他给予农民的“自由”导致了偷懒和狂饮。于是,卡拉姆津收回了土地,成为一个勤勉的主人,并分给穷人从事经营所需要的东西。结果,农民生活好了,还特别感谢他给他们的命运带来的变化。

卡拉姆津从这段经历中得出结论:现在还不能把自由还给农民,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奴隶的习惯。他主张首先应该给予那些勤劳的农民拥有地产的权利,使他们逐渐在事实上成为能够支配自己的人,然后再考虑放弃地主对于农民的保护人资格的问题。他所设想的道路实际上是在保留人身依附关系的条件下,先让农民拥有财产权,以此作为解放他们的前提。这个观点同莫尔德维诺夫的主张类似。

在政治上,卡拉姆津赞成自由主义的君主专制,主张有一个合法君主在最高层次上维系已经成为传统的道德标准。他反对“把法律置于君主之上”的企图,认为这将使君主和贵族之间发生残酷的斗争,导致削弱法律秩序和产生暴政式的统治。但他又指出,自由主义与君主专制并不矛盾,自由主义原则的实现并非必然地要同破坏历史形成的俄国传统联系在一起,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即在现存国家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由主义的改革。

在卡拉姆津的思想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俄国文化与外来的西方文化相互妥协的倾向。即便在他政治上趋于保守的情况下,自由主义的精神也没有在他的思想中泯灭。事实上,在当时的欧洲,卡拉姆津也是被视为自由主义者的。1820年,欧洲的自由主义刊物《立宪主义》在评论他的《俄罗斯国家史》时,还特别赞扬了他的自由主义观点。从17 世纪俄国转向西方以来,伴随着两种文化的矛盾与冲突而出现的,总是某种程度的融合和调和。在后来形成的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中,也还是很容易发现与卡拉姆津的观点相似的东西。

在亚历山大一世身上,新思潮的冲动与旧传统的惯性也经常交织在一起或交替出现。他愿意进行有限的自由主义改革,但不允许损害专制制度。打败拿破仑后,他俨然以自由主义的旗手自居:在巴黎,他迫使路易十八赐给法国人民一部宪法;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