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俄罗斯文化之路第29章完结
从彼得一世朝代到18 世纪中期,是巴罗克风格的鼎盛时期,其代表作是夏宫、冬宫和皇村行宫。!零·点?墈¨书` -吾¢错+内¢容`1709 年开始兴建的夏宫地处离彼得堡约30 公里的芬兰湾畔。从宫殿到海边的林荫道两侧,设置了由142 尊巴罗克风格的镀金塑像组成的阶梯状喷泉群,蔚为壮观,包含着庆祝俄国成为一个海洋国家的意思。夏宫直至彼得一世死后数年的1728 年方才竣工,1746—1755 年间又由意大利建筑师小拉斯特列里负责改建。皇宫的正面饰以豪华的壁柱和巴罗克风格的雕塑。小拉斯特列里是生于巴黎的意大利人,16 岁时随其父卡罗·拉斯特列里来到俄国。老拉斯特列里是个雕塑家,他的杰作有北方战争凯旋柱、彼得戈夫的夏宫喷泉塑像和彼得大帝骑马像等。
1711年,彼得一世开始建造冬宫。这座宫殿在不长的时间里多次改建,现在的样子是叶丽萨维塔女皇朝代由小拉斯特列里设计的。冬宫的建筑具有雄伟、壮丽的巴罗克风格,外部装修十分豪华,墙面为淡绿色,白色的圆柱按一定节奏设置其间,圆柱顶部饰以青铜雕刻,色彩对比鲜明悦目;长方形的整体结构庄重合理,局部的凹凸使整个建筑并不显得单调。`咸*鱼+墈.书′蛧′ .追*罪¨芯·章~結′冬宫内部也全以巴罗克式样装饰,高贵而又华丽。1837年,冬宫因火灾被烧得仅剩砖壁,但只用一年多时间就恢复了原样,而且内部装饰更加奢华,采用了大量的大理石、孔雀石、金箔、名贵木材。
18世纪后期,巴罗克风格渐趋衰微,古典主义开始兴起。古典主义的建筑艺术崇尚质朴严谨,摈弃了程式化和表面的华丽装饰。瓦·伊·巴热诺夫(1737—1799)是俄国古典主义设计大师,他曾就读于彼得堡艺术学院,后来又在法国和意大利接受艺术教育,还在游学欧洲时就已是声名远扬的艺术大师。他拒绝法国国王的礼聘而回到俄国后,曾先后设计过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莫斯科近郊的扎里基诺宫,但均未付诸营造。他设计的作品实际建造并保留至今的只有莫斯科的帕什科夫大厦。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还有利纳尔迪设计的圣彼得堡大理石宫,斯达索夫设计的圣彼得堡塔夫利达宫和彼得戈夫的英国宫,卡扎科夫设计的参政院大厦、莫斯科大学和圆柱大厅等。这些建筑物的共同特征是:正面中央有廊柱,三角形的山墙,外表为白色。/山?芭·看^书\罔_ _埂′鑫~罪?全-
18世纪的绘画艺术以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肖像画最为突出。德·格·列维茨基(1735—1822)是18 世纪现实主义肖像画的最优秀代表,他由于1770 年在美术学院展览会上展出的作品而一举成名,并在同一年因盛装肖像画《科科里诺夫》而获院士称号。70 年代中期到80 年代初期,是列维茨基创作的丰收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有《斯莫尔尼贵族女子学校女学生肖像》(组画)、《狄德罗》、《季亚科娃》等。列维茨基肖像画的特点是性格描写真实而又多样化,艺术语言简洁而又富于表现力,色彩丰富而又和谐。80年代,由于受到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他的作品更为洗练、充实,构图严谨、匀称。线条准确,造型平稳,在俄罗斯绘画艺术史上,列维茨基克服了18世纪贵族艺术的浮华铺张,开创了肖像画创作的一代新风。
这个时期主要的肖像画家还有斯·罗科托夫。他的作品细腻而又富于诗意,充满精神和肉体的美感,如《穿玫瑰色衣服的陌生女人》、《诺沃西尔佐娃》等。婚姻习俗
彼得一世力图破除俄国陈旧落后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在直接涉及国家利益的婚姻家庭问题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从而使俄罗斯人——首先是上流社会和城市居民——的婚姻习俗和家庭关系开始发生很大变化。
18世纪时,俄国的婚姻习俗仍带有浓厚的中世纪色彩。对于子女的婚姻,父母的意见是决定性的。一般情况都是首先由男方的父母或近亲去向女方的父母求婚,双方主要谈论的是嫁妆。如果谈得投机,便定下相亲的日子。但小伙子自己不能参加相亲,他的母亲或姐妹可以隔着餐桌看到盛妆的未婚姑娘。相亲之后,便是举行订婚仪式了。在行订婚礼时,未婚夫由自己的父兄送到女方家中,女方要请神父到场。但未婚夫还是见不到未婚妻,因为只有男人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