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商周青铜文化第18章完结
瓦的发明和使用是建筑用材和技术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根据考古发现,西周以前房屋的屋顶全部用茅草覆盖,即文献所载的“茅茨土阶”(《吕氏春秋·恃君览》)。/k?a*n^s`h-u_y.e~.¢c*o?m_西周初期开始出现了瓦,最初数量少,可能仅用于覆盖屋脊。到了西周晚期,瓦已大量出现和使用。1976年在扶风召陈村西周晚期宫殿建筑基址上发现了大量的板瓦和筒瓦,有的筒瓦还带有半圆形瓦当。在瓦的背面或正面,出现用以固定位置的瓦钉或瓦环。在长安沣河东岸洛水村发现的西周晚期的大板瓦,长约45厘米,宽约30厘米。这些都说明到了西周晚期屋顶已大部分用瓦覆盖,已能较好地解决屋顶的防雨问题。由于屋顶用瓦,使屋顶的重量大增,这就促使中国古代建筑的梁架结构及柱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扶风召陈村发现的西周晚期的建筑基址的柱子加密、柱础加大及加固就是证明。
第五节 等级制度鲜明的墓葬
西周时期周王的陵墓至今尚未发现,诸侯一级的大墓已发现的有河南浚县辛村卫侯及夫人墓、北京房山琉璃河燕侯墓以及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墈^书^屋-晓′税-徃/ ¨追_嶵`歆\蟑`截′辛村位于浚县城西约35公里,村南为淇河及浮山,卫侯墓地在村东,规模很大,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已发现八座大型墓葬及60座中小型墓和14座车马坑。大型墓在东、西两边,中小型墓在中间,排列有序,可见西周时期诸侯的墓地仍是聚族而葬,据《周礼·春官·冢人》记载,这种墓地称为“公墓”。辛村大墓墓室略呈方形,长6.3米至10.6米,宽五米至九米,面积最大者达95平方米。有南、北两条墓道。墓室中央为椁室,底部铺硃砂,棺置于椁室之中。辛村大墓均已被盗,随葬的青铜礼器多已不存。例如一座西周初期的大墓仅残存鼎、簋、甗、爵、尊与卣,共六件,此外还残存一批车马器和武器。出土的青铜戟上,有的铸有“侯”字铭文,因此这些大墓应是卫侯或夫人墓。墓地的一座大型车马坑,长10米,宽9.1米,深三米,共埋12辆车、72匹马及八只犬。
西周燕侯墓地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黄土坡村西北、西周时期燕国都城遗址(董家林村)东南,京广铁路以东。\x~x`s-c~m¢s/.?c·o¨m?1974年以来进行勘探发掘,发现有大、中、小型墓葬及车马坑,其中大型墓有十余座。从已发掘的数座大型墓来看,一般有一至二条墓道。其中1986年发掘的一座大型燕侯墓(M1193),墓室长方形,南北长7.68米,东西宽5.25米至5.45米,墓深10.25米,墓室四角有四条墓道。墓室正中为椁室,南北长三米,东西宽1.8米,高1.58米,用方木构成。墓已被盗,残存一些青铜礼器、武器及马器等,其中有前面介绍的克盉、克罍,说明这是燕侯克之墓。据研究,克为西周初太保召公奭的长子,代召公就封于燕,为第一代燕侯。
西周晋侯墓地在山西曲沃北赵村西南一公里,属于天马—曲村晋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30米。1992年至199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共发现8组17座大墓,大体呈南北两排排列。大多是两墓一组,即晋侯与夫人并穴合葬。其时代为西周昭王、穆王至春秋初。墓室大多为长方形,大多在南部有一条斜坡墓道,此外还有两座墓有南、北两条墓道。各组晋侯及夫人墓的东侧大多有一个随葬的车马坑。有的墓还有陪葬墓及祭祀坑。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礼器及玉石器等,有些青铜礼器上铸有晋侯僰〔bo驳〕马、晋侯喜父、晋侯对、晋侯苏、晋侯邦父等铭文,确证这里是西周时期晋侯的墓地。例如八号墓,墓室呈长方形,长6.65米,宽5.6米,深6.65米。连同南面的墓道长达25.1米。墓室中部置木椁,四周填以木炭。椁内置木棺一具,长2.08米,宽1.12米。此墓曾于1992年被盗,墓中的晋侯苏编钟被盗卖至香港,后被上海博物馆购回。1992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椁室内出土了青铜兔尊三件以及鼎、簋、甗、方壶、盉、盘等。其中晋侯苏鼎,高19厘米,口径24.8厘米。圆形,附耳,蹄足,颈部饰重环纹一道。器内铸有铭文13字:“晋侯[木鱼](苏)作宝尊鼎,其万年永宝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