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商周青铜文化第9章完结
图7 商代青铜酒器
由于古代奴隶主贵族在行礼时必须洗手,以表示洁净虔诚;并且,如《礼记·内则》:“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w,e′i`q,u?x,s¨._n¢e?t+盥卒授巾。”所以在青铜礼器中还有水器一类。商代水器主要有盉与盘(图8)。盉,是盛水以浇手的用器;亦可以往酒器爵等之中注水,以节(调和)酒之浓淡。形似今天的茶壶,多为圆腹,前有管状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商代初期的青铜盉,流在顶部,腹下有三个锥形空足。商代晚期也有方腹四足的青铜盉。例如河南安阳殷墟商代王陵出土的铭文为“左”、“中”、“右”三个方盉,十分精美。盘,用以承接盥洗后之弃水。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商代的青铜盘多为圆形,浅腹,高圈足。有的盘口沿装饰有立鸟。盘底多饰有龙纹、龟纹和鱼纹。
图8 商代青铜水器
中国古代对乐十分重视,认为乐是谐和的,是宇宙谐和规律的体现。\小_说+C?M,S, ?耕?芯\醉~全¨古代贵族在行礼时,一般要奏乐来配合,以便使礼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显得文质彬彬。所以广义的礼器中还包括乐器一类。商代的青铜乐器主要是铙、铃和鼓(图9)。铙,是一种敲击乐器,使用时口朝上,执柄而击。安阳殷墟出土的,个小,三个或五个一组。南方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出土者,形体巨大,要竖立在木柱上来使用。1983年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的商代晚期的大铜铙,高103.5厘米,重达221.5公斤。铃,是目前发现的出现时代最早的青铜乐器。1962年偃师二里头出土了商代早期的青铜铃,顶部有小钮,侧面有单翼,高9.4厘米。鼓,一般为木质,安阳殷墟大墓中曾发现蟒皮面木鼓的遗痕。青铜鼓的形制仿木鼓,发现很少。1977年湖北崇阳出土一件商代晚期横置式青铜鼓,鼓面铸出类似鳄鱼皮的纹饰,高75.5厘米,鼓面直径39.2厘米。
图9 商代青铜乐器
由于青铜礼器意义重大,因而制作工艺考究,不仅造型凝重,而且表面还饰有繁缛的纹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是古代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叁~叶\屋+ ~唔+错*内,容′商代,尤其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大多以细密的云雷纹作为地纹,再在上面施以凸出于器表的兽面纹(图10)、龙纹、夔纹、凤鸟纹、蝉纹等主题纹饰。这些纹饰的母题大多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秘动物,与器形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一种庄严肃穆乃至森严可怖的气氛,从而更加强了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兽面纹(或称饕餮〔taotie滔铁去声〕)最为常见。古代文献记载,饕餮是一种凶兽,“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吕氏春秋·先识览》)。或认为饕餮是古代一种凶残的人。“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饕餮纹的特点是突出表现头部,许多没有身躯;而有身躯的,则将身躯对称地展开于头部两侧。尤其是双目很大,又突出于面部之上,巨睛凝视,令人望而生畏。龙是古代华夏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奇异的动物。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发现了用蚌壳摆砌的龙,距今已有6000年。今天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夔,如龙一足。大多作侧视之形。凤鸟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鸟王,有华丽的冠及尾羽。
图10 青铜器兽面纹
由于青铜礼器用于祭告祖先等重大典礼,所以从商代开始在青铜礼器上铸上了文字。一般称之为青铜器铭文,又称为金文。或称为彝器款识、钟鼎文。商周金文数量众多,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殷周金文集成》统计,有铭文的青铜器达12000件以上。据容庚《金文编》,金文单字约有3700字,已识者约为2400字。金文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国文字发展第一阶段的主要代表。商代金文比较简短,一般一件器物上只有几个字。内容大多是标明礼器制作者的族氏以及被祭祖先在宗庙里的称号(庙号)。例如:“【2-2】(子)父乙”。“子”是作器者的族氏。古代文献记载,商族子姓。“父乙”是被祭者(其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