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商周青铜文化 > 第6章完结

第6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商周青铜文化第6章完结

此外,商代的青铜农具还有钁〔jue决〕和铲等。·秒_彰¢踕.小^税_蛧` `已.发^布¢罪′薪.漳*劫¢钁,是刨地破土的工具,略呈窄长方形,体厚重,下端为双面刃,上端有方銎〔qiong穷〕,用以安装曲折形木柄,其使用方法类似今天的镐。1959年河南郑州二里岗出土的商代中期的青铜钁,高16.5厘米、上宽5.5厘米、刃宽4厘米。在郑州南关外商代中期的铸铜作坊遗址里曾出土大量的铸造青铜钁使用的陶范,说明当时青铜钁的产量是很大的。铲,古代文献称作钱,或铫〔yao姚〕。是将土铲平及除草的工具。体呈长方形片状,下端为刃,上部中间伸出短柄,柄上端有长方銎,用以安装直木柄。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青铜铲,长22.45厘米、刃宽8.5厘米。《逸周书·克殷》记载武王灭纣以后:“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钱,散巨桥之粟。”说明商王室是拥有大量的青铜铲的。

在商代,渔猎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考古发现用青铜制作的渔猎工具主要有鱼钩及镞(箭头)。·s^o¢e.o\.?n^e^t/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商代初期铜鱼钩,长约2.7厘米。镞,既是渔猎工具,更主要的是作为武器使用。

商代用青铜制作的手工业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锯、刀(削)、锥和钻等,它们主要用于制作木器和木车等。斧,是砍伐工具,一般为长方形,下端为双面刃,上端为长方形銎,用以装直木柄,然后再在直木柄上安装横木柄,并且,木柄与刃向一致。其使用方法和今天的斧子相类似。有的青铜斧上端侧面有一个半环形耳。例如1974年河南灵宝东桥出土的商代晚期铜斧,长12厘米,弧刃。锛,古代称为斤,用于砍削木料,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刨子。体呈窄长方形,下端多作单面刃,上端为銎,用以装曲折形木柄。特点是木柄与刃向垂直。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铜锛,长13.5厘米,刃宽4.1厘米。凿,体窄长,下端为单面刃,上端为銎,用以装直木柄,用于凿孔或开槽。1956年郑州二里岗出土商代中期铜凿,长18.2厘米。锯,用于截断木料或骨料等。河北藁〔gao搞〕城台西出土的商代晚期铜锯呈刀形,体下刃为锯齿,后部有柄,长14.7厘米,宽4.2厘米,背厚0.4厘米。/卡?卡~小^税?惘` ?已_发?布`最_辛\蟑-踕_刀,小的称为削。一般为凹背弧刃,后有直柄。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铜刀,长约15厘米。同墓出土的铜削,柄端呈圆环状,长13.9厘米。锥,穿孔用。偃师二里头出土的一件商代早期铜锥,体扁平,四棱向前聚成锥尖,长约8.5厘米。上述这些青铜生产工具远比石器锋利耐用,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由于广泛使用了青铜生产工具,就使商代的木器制作业、制车业以及骨器牙器的雕刻制作等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就以制车业为例予以介绍。

根据《世本·作篇》等古代文献记载,夏代奚仲发明了车子;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木质易朽,夏代的车子在考古工作中尚未发现。而商代的驾马的木车在考古发掘中却已屡有发现,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据以复原商代马车的结构。其特点是双轮独辕(辀),并且是曲辕。即辕的后部(在舆下部分)是平直的,而其前部是弯曲上扬的。在辕的前端缚有木衡,衡上系轭〔e恶〕,轭夹置于马颈上,用来驾马。商代时大多是一车二马。在辕后部及车轴上面装置乘人的长方形的车厢(舆)。例如1981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商代晚期的M1613号车马坑,其木车的车辕全长(直线距离)为2.90米,在辕前端约10厘米处缚有一个直木衡,长1.13米。后部车舆宽1.50米,进深1.07米,舆后面中部为车门,宽约0.35米。舆下车轴全长2.94米,直径10厘米。左右两个车轮已受压变形,轮径为1.26—1.45米。每轮共有18根辐条。两轮间距(轨距)为2.24米。

当时为了使车坚固与美观,在木车及马头上配有青铜制作的构件与饰件,称之为车马器。主要有軎〔wei卫〕、轭饰、軏〔yue月〕饰与踵饰、衔、镳〔biao标〕及铜泡等(图4)。铜軎,略呈圆筒形,套在车轴的两端,然后用木辖(西周时改用铜辖)将其固定于车轴两端,从而防止行进时车轮脱出。铜軏,用于套在辕首上,作为装饰。河南安阳小屯M20出土的铜軏呈兽首形。铜踵,套在辕的末梢上,用以保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