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第52章完结

第52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52章完结

第三,"充分的"价值理论还必须像政治经济学中的其他理论原理一样,植根于人们为取得自身的生存资料而同自然进行斗争的不同的生产方式中。¢墈^书\屋/ -追?蕞_歆,蟑\結·这就是说,价值规定必须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显然,这种联系的枢纽只能是劳动。因此,只有劳动价值论才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唯一的"充分的"价值理论。多布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结构的视角,对劳动价值论所作的这些新的探讨,不仅对当时流行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形形色色的价值理论作了深刻的批判,而且也为他从多方面开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视野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和性质的分析,就是把包括劳动价值论在内的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运用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多布认为,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与政治经济学史上其他的经济危机理论或商业循环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的根本特征相联系的。这里所说的"根本特征"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是为了社会利益的。·搜*嗖·小/说?王′ ·勉¢沸-悦/渎!

第二,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动态的研究"。多布认为,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危机并不是对预期的均衡的一种偶然的偏离;也不是离开既定的发展轨道,而后又顺利地回到这一轨道上来的过程;危机只是造成和形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运动形式。因此,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动态"角度来看,经济危机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还是这一社会得以发展的一种必要的机能。在多布看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条件下,强制地实现社会经济按比例发展的一种必然的机能。显然,缺乏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就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动态过程的实质。

第三,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性质及其根源的研究中,注重对这一社会的阶级关系的研究。多布认为,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中,马克思固然突出了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的是:"马克思在理论阐述中,从整体上强调的是:在业已形成的'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中,既定时间和阶段上的阶级关系状况对经济危机具有占统治地位的影响"。~墈^书~屋\ ?勉+废′粤′黩^因此,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就蕴涵着对"阶级关系的运动形式(阶级斗争)和市场上表现出来的阶级收入形式的考察"。在多布看来,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应该包括对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劳动者工资的变动趋势以及工会组织力量大小等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针对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以及当时理论界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理解的现状,多布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两个易于使人误解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关系。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认为,利润率趋向下降是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他又认为,由于一系列相反作用因素的影响,利润率下降的实际趋势并"不更大、更快"。据此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提供一种"逻辑的根据"说明,在作用和反作用这两种趋势中,哪一种会占优势。多布认为,这是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一种"过于机械"的理解。多布强调指出:"在马克思看来,利润率下降过程中的作用与反作用趋势是相互冲突的要素,这个制度的一般运动就是由此产生的。这就是说,在各种力量的冲突达到平衡时,就偶然地出现一种均衡运动;当各种力量的冲突变得急剧并破坏均衡,并出现与此相伴随的波动时,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境况中就表现为危机。" 据此,多布认为,不能把反作用趋势看做是抑制或消除经济危机的力量;相反,反作用趋势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动态运动的一个侧面,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由均衡走向均衡被破坏、经济波动,最后走向危机的驱动力量。因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