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完结(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44章完结
因此,同这些传统和习气作斗争,在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中必须克服这些传统和习气,并且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新的一代,--这就是我们党的当前任务,不执行这些任务,就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自20世纪30年代,苏联逐步设立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马列主义基础等课程,号召人们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某些论断的理解存在教条化的倾向,缺乏辩证法的灵活性。
二是注重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发展科学技术,强化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为了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斯大林提出了"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强调在劳动者中开展文化的普及教育。20世纪30年代苏联利用资本主义处于经济危机,大量科技成果、设备急需寻找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积极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设备。因此,苏联的教、科、文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十月革命后,苏联文盲人口仍然占全国总人口的50%~60%。针对这种落后情况,苏联实行了四年制的普及教育;在农村和工人新村,又实行了七年制义务教育,使千百万劳动群众及其子女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在9~49岁年龄段,识字居民已达到87.4%。到1929年年底,城市产业工人中的文盲基本上扫除,到1931年5月,莫斯科已成为一个无文盲的城市。1932年,在农村的扫盲学校共招收1500万人,其中1100万人的文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到了1959年,全苏联人口普查资料表明,苏联劳动人民不识字的现象已基本上消灭。自1920年至1940年,约有5000万原来是文盲的成年人识了字。 1913年沙俄时代仅有1.16万名科技工作者,到1940年,苏联拥有科技工作者数目达9.83万人,比1913年增长了7.4倍。1947年底,苏联政府宣布已经掌握了原子武器的秘密。1953年8月,苏联在北极圈的弗兰格岛爆炸了氢弹,其设计方法比美国更先进。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