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第38章完结

第38章完结(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38章完结

接近,而高速工业化理论则与"超工业化"计划类似。当然,斯大林的思路与托洛茨基的方案在形成的根源上是不同的。

首先,出发点不一样。在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问题上,托洛茨基的高速发展工业的主张是同战胜国内日益增长的小资产阶级势力相联系的。托洛茨基是出于对国内农民阶级的不信任,以同国内小资产阶级进行斗争,限制国内私人资本发展为目的。斯大林的高速发展工业思想是同战胜国外资本主义列强相联系的。斯大林是出于苏联是处在资本主义重重包围中遭受战争威胁的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必须在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国家,求得经济独立,使苏维埃政权处于不败之地为目的。在工业化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上,两者都有从农业筹措资金的方法,但托洛茨基方案是在不相信工农联盟,不相信农民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把新经济政策时期成长起来的较富裕的农民等同于富农,认为农民是威胁苏维埃政权的定时炸弹,要求通过税收和价格政策尽可能地对富农加以剥夺,将资金无限制地从农业抽到工业领域;而斯大林的工业化思想是在始终坚持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反对放手剥夺农民,只是认为从农业中抽调资金以支援工业化的政策是不可避免的,应当继续执行,不能立即取消,尽管这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甚至讨厌的事情,并强调从农业中筹措资金应当掌握好分寸,切忌过度。从道理上说,在一个农业国中进行工业化建设,不从农业领域中筹措资金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如何筹措,筹措多少。斯大林在工业化初期,对农民的政策还是十分小心谨慎的,但是粮食危机爆发后,加上战争的威胁,斯大林对农业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偏差,实际上造成了挖农业补工业、剥夺农民的做法。但是这与托洛茨基派从一开始就对农民抱有戒心而主张剥夺农民的出发点是根本不一样的。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