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16章完结
此后,面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冲突和阶级矛盾相对趋于缓和等新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进行了新的阐述。\小`说^宅_ !吾~错′内.容?他们在强调暴力革命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各国工人阶级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革命方式和道路的思想,提出了用和平手段取得政权的可能性。暴力手段和和平手段都是夺取政权时可以采用的方式,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情况有别,因此革命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像英、美这样的国家,无产阶级就有可能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1871年,马克思在论及当时各国革命形势时曾指出,在英国,工人阶级面前就敞开着表现自己的政治力量的道路。凡是利用和平宣传能更快更可靠地达到这一目的的地方,举行起义就是不明智的。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目的,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用和平手段获得政权,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就是有利的,因此只要有和平发展的可能,无产阶级不仅不反对,而且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x?i`n_k′a!n-s′h!u?w,u..*c^o,m_当然,即使在这个时候,也要做好暴力革命的充分准备。1872年,马克思在《关于海牙代表大会》的演说中郑重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中,暴力应当是我们革命的杠杆" 。
进入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对普选制的作用日益重视,提出了普选制是测量工人阶级成熟性标尺的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突破了他们以往对普选制的认识,19世纪60年代,他们一度认为普选权在德国这样的国家,对工人来说是陷阱,是政府的欺骗工具。到70年代初,随着形势的变化,他们从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利用普选权的最初战绩中,看出"普选权赋予我们一种卓越的行动手段" ,开始逐步阐明它的重要作用。?白!马¨书/院^ ′庚′鑫~醉.全^70年代末,他们进一步指出,议会斗争使工人党"有可能统计自己的力量,向世界显示它的组织得很好的和不断壮大的队伍"
三、 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东方社会反抗资本主义殖民统治的斗争却日益高涨,处于社会革命的前夜。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判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国家社会革命的相互影响,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与此同时,古代社会史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为马克思恩格斯认识东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发展道路从而科学揭示社会形态发展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在实践发展和理论发展双重需要的推动下,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考察从近代追溯到古代,从现实展望到未来,从西方拓展到东方,深入探讨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
1.东方社会性质和发展道路的研究过程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对俄国、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研究。1853年春天,由于西方列强和沙皇俄国之间在巴尔干和近东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信中就东方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时,马克思对亚洲殖民地国家和附属国家的历史和发展前途很有兴趣,他阅读了麦克库洛赫、克列姆、贝尔尼埃、萨尔梯柯夫等人的作品,以及其他一些有关印度和中国的历史和经济的著作,并作了摘录。此外,马克思还研究了英国议会的蓝皮书和东印度公司的历史。通过广泛阅读和认真研究,马克思注意到"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是东方社会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认为印度村社的封闭、孤立使其"没有推动社会进步所必需的愿望和行动" 。在他看来,东方社会要改变停滞状态迫切需要一场社会革命。马克思还严厉谴责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声讨英国殖民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野蛮罪行。他在考察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掠夺政策对中国国内状况所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