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第6章完结

第6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6章完结

3.对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基本条件的科学论证

在1848年革命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中就阐述过工农联盟的思想,在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他们又在前述一系列著作中,对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工农联盟的思想第一次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证。-齐¨盛+暁*税′旺. ′已!发~布/罪*薪^璋?劫_

第一,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必要性。1848年欧洲革命,特别是法国和德国革命,充分证明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为了反对无产阶级,总是想方设法离间工农关系,争夺农民,使无产阶级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无产阶级是否同农民结成联盟,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法国二月革命和巴黎工人六月大起义、德国民主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阶级力量,是进行有成效的革命的前提条件。"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 ,"法国农民一旦对拿破仑帝制复辟感到失望,就会把对于自己小块土地的信念抛弃;那时建立在这种小块土地上面的全部国家建筑物,都将会倒塌下来,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删!八/墈_书!徃. -已*发~布-蕞/薪\章·洁¢1856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分析德国革命问题时,再次强调了农民同盟军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他指出"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如果那样就太好了" 。

第二,工农联盟的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农民虽然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但是在1848年革命中,资产阶级对自己的天然同盟军农民的背叛和出卖,已经证明资产阶级再也不可能成为农民的同盟者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同农民的小块土地的利益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后者只能日益成为大资本榨取和吞食的对象,使农民遭受的奴役和贫困日益加深,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会越来越不可调和;农民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和分散性,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E~Z-小,税_王^ ·蕞*薪.蟑_踕¢耕-歆+筷/农民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关系则是另一种情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工业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只是在形式上不同罢了。剥削者是同一个:资本" ,农民和无产阶级有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利益和要求。只有资本的瓦解,才能使农民地位提高;只有反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的政府,才能结束他们经济上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落。农民和无产阶级的境遇、地位和利益的共同性是工农联盟得以建立的可靠基础。不仅如此,随着无产阶级的崛起、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和展开,农民会日益认识到无产阶级才是彻底革命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这样"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 。

4.对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策略的论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则作过专门论述。这些原则的正确性,在1848年革命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在《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等论著中,围绕保持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独立性,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一不断革命的根本策略原则,进一步对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策略作了系统的论证。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的探索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也着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1843年下半年,马克思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1844年初,恩格斯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块基石。自此之后,一直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正式出版,马克思实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