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美洲华侨史话第28章完结
1894年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由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又进行反袁的二次革命,初步完成了这个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萝\拉′暁.说? ¢埂`歆·醉~全^在这17年中,美洲华侨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进行了巨大努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孙中山先生对美洲华侨及其他地区华侨的这种杰出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
(1)积极参加孙中山创建的革命组织兴中会和同盟会
美国的檀香山是孙中山在海外进行反清革命的策源地。檀香山是夏威夷的政治、经济和文教事业的中心。18世纪末叶,契约华工就开始到达檀香山,从1851年起,华工就大规模移入,到1910年华工已达21674人,占全岛人口的11.3%,赴檀香山的华工比赴美国大陆的早,而且比例亦高。赴檀香山的早期华工,大多来自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早期华侨且在香山占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孙中山先生的胞兄孙眉于1871年渡海抵达檀香山谋生,是茂宜岛上富甲一方的农场主,又在茄荷雷经营商务,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华侨资本家,素有“茂宜王”之称。?墈~书`屋¨小\税!惘` ~罪?芯^章!結,耕+辛?快′1878—1883年,孙中山曾就读于檀香山由英、美教会兴办的意奥兰学校和奥阿厚书院。1884年又在孙眉商店里当店员。在这里,他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大大开阔了视野。从1878年起孙中山曾六次到达檀香山,旅居时间前后长达5年半之久。
孙中山早期曾怀有强烈的“实业救国”或通过“改革国邦”的改良办法拯救中国。于1894年曾给李鸿章写了《上李鸿章书》,并与同仁一起赴天津,亲自会见李鸿章面议改良事宜。上书及面议失败后,孙中山清醒地认识到“清政府积弊重重,无可救药,非彻底改造,决不足于救亡”①。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清政府为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加强同帝国主义的勾结,加紧对中国人民进行镇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斗争,自然就成为清政府的肉中刺、眼中钉,力图进行镇压。为进一步开展革命斗争,孙中山于1894年冬途经日本抵达檀香山。*狐`恋/雯-茓? /罪`辛!彰!劫·耕-欣*哙,
孙中山抵达檀香山后,在华侨中积极宣传革命,获得了经营商业的宋居仁、夏百子、邓荫南等的响应。11月24日,孙中山与华侨陈孟谦、黄保、冯永明和黎显祥等20余人,在美国卑涉银行华人经理何宽住宅召集会议,选举华侨刘祥仁为第一任会长,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厉斥清政府“庸奴误国,荼毒苍生”的祸国殃民的反动统治,鞭挞了世界列强“蚕食鲸吞”中国的侵略活动,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振兴中华”的革命口号。在尔后为兴中会写的入会誓词里,孙中山还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其目的就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赶走列强,建立以美利坚合众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在美洲华侨中的革命活动,使美洲华侨逐步觉醒,投身于以孙中山先生为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列。同盟会成立前,兴中会有名册可查的会员共286人,其中在1894年冬在檀香山入会的华侨就达126人之多。兴中会的成立对孙中山领导的初期革命活动曾起过重要作用。
兴中会为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的成立在组织上创造了条件。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倡导之下,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协理,分任执行、评议和司法三部工作,成立全国性的革命组织。确定政纲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制订《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创办《民报》,对改良派展开论战;在国内外建立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及新军,为推翻清政府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2)美洲华侨为推翻帝制所作的贡献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为实现其革命纲领,从两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