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美洲华侨史话 > 第4章完结

第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美洲华侨史话第4章完结

总之,鸦片战争以前的赴美华工,只是零零星星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偶然性。·墈!书^屋- ·最?芯,璋^踕~哽`薪-哙+严格来说,他们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侨民。他们同19世纪中叶,中国“门户开放”后被拐骗、强迫签订卖身契约的大批赴美华工还有本质上的差异。这就是说,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华工和契约华工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

——————

注释:

①亚历山大·贝格:《不列颠哥伦比亚史》,第25页,多伦多,1894年。

②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七辑,第2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二章 美洲的华工和契约华工

赴美华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赴美国的“赊单工”,另一种是赴拉丁美洲的契约华工。尽管其形式不同,但他们赴美的原因和遭遇,却几乎是相同的。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的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三邑”和“四邑”是我国最著名的侨乡。?晓¨税~C~M_S! ^追.最^新·璋!截¢“三邑”是指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的番禺、南海、顺德三县(今俱为县级市);“四邑”是指仍属于珠江三角洲范围的新会、台山、开平和恩平四县(今俱为县级市)。

为什么“三邑”和“四邑”成为著名的侨乡呢?这还要从鸦片战争谈起。

大家知道,1840、1856年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在广东爆发的。广东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东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战后,英国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政府勒索巨额赔款,而广东省就负担了赔款的70%。更有甚者,英国侵略者在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时,还逼迫清政府代表耆英口头同意:以后各国商船是否载运鸦片,中国无须过问,也无须在这方面采取任何措施。此后,清政府一直遵守这一允诺。侵略者有恃无恐,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输入中国,其中有3/5是以广州为销售市场①,使属于广州附近的“三邑”、“四邑”人民深受其害,生活更加恶化。¨小.税/C?M¨S′ `首_发,

沉重的税收,毒品的泛滥,英国纺织品、铁制商品的流入,严重冲击了广东地区的广大农村和手工业经济;不断的社会动乱,更使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不聊生,许多人不得不远走他乡,出外谋生。正如美国史学家贡特·巴特指出的:“19世纪中期,社会混乱不安,迫使广东人不得不到海外谋生,以赡家活口。当时政治和经济都陷于无政府状态,村民只能担起保卫旧日美好生活的责任,离开他们的双亲、妻儿和亲友。”②

——————

注释:

①李春辉主编:《美洲华侨华人史》,第23页,东方出版社1990年版。

②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七辑,第76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二节 从掠夺华工到签订招工合同

中国大门被殖民者的炮火轰开以后,为殖民者直接、公开地大批掠夺中国的“苦力”创造了条件,在东南亚地区为新加坡建立的转买苦力的中心市场,被殖民者迅速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从过去零星的贩卖人口发展为大批华工被拐骗,贩往整个美洲。

1846年12月7日,英国经营苦力贸易的投机商德滴到达厦门,声称受西班牙政府之托,要在厦门建立西班牙领事馆。闽浙总督刘韵珂准其所请,德滴就在厦门开办为西班牙经营苦力贸易的大德记洋行——卖人行。为了囚禁拐骗到的华工,大德记洋行在厦门海关附近设立了大巴拉坑(Barracoon,葡语,即猪仔馆。华工,澳门人贱称“猪仔”,“猪则等人于畜类,仔者微贱之称也),并在洋面上停着一艘名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