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明清战争史略第32章完结
辽东巡按御史陈王庭也有同样的看法,认为“贼谋不在抢掠,而在攻克,志不在村屯,而在沈、奉(集堡)”《明光宗实录》,卷4。`l~u¢o′q¨z,w_..c+o/m~。
同年八月,努尔哈赤亲自带领诸贝勒大臣统军掳掠懿路、蒲河(今沈阳市东北郊),沈阳守将贺世贤、鲍承先出城抵御,后金兵追击直至沈阳北门。其明将李秉诚、赵率教抵御之兵也被追击至城东浑河《明光宗实录》,卷4,《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3。。熊廷弼经略辽东时期,这是后金最深入的一次进攻,遂成为明朝内部逐熊的一大口实。
面对后金的步步进逼,明朝也采取一些措施。如调遣大将领兵援辽,被遣的就有总兵柴国柱、游击朱万良、总兵李怀信。李如柏被罢,李怀信便代之为镇守辽东总兵官,他告疾,又以柴国柱代之。命四川副总兵陈策援辽,升他为总兵官。四川土司女将秦良玉也奉命率兵援辽。明朝的军队有来自全国的川兵、蓟兵、保定兵、宁夏兵、宣府兵、大同兵、固原兵、甘肃兵,包括镇兵、各将领的家丁以及土兵、毛兵,当地招募的新兵等等。/1′1.k′a?n¨s,h!u¨.*c¨o′m~后来还调了淮、浙水兵。同时还按九万之数调集了马匹。为兵马所需的粮饷从两年前开始加派,亩增三厘五毫,一年前复加三厘五毫,至是又三加至亩九厘,总计为五百二十万,变成了额赋。如此犹嫌不足,经熊廷弼之请,又另外送去三十万两白银犒赏援辽军士。兵多将广,饷务繁重,特设山东司官一员专门管发新饷。然而人们认为后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能大举进攻辽沈,还是有熊廷弼经略的作用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卷148。。
后金发动辽沈之战的转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熊廷弼被罢,明朝任命袁应泰为辽东经略。袁应泰,字大来,陕西凤翔人,进士出身,授知县,历参议,政绩卓著。熊廷弼经略辽东之初,以按察使治兵永平,练兵缮甲,修亭障,饬楼橹,关外所需粮草、武器等,有求必应,深得廷弼信赖。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被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一个月后升兵部右侍郎代廷弼为经略。他接受任命时决心很大,对皇帝表示:“臣愿与辽相终始,更愿文武诸臣无怀二心,与臣相终始。′比¨奇?中-雯?惘, .首′发′有托故谢事者,罪无赦。”《明史•袁应泰传》,卷259。皇帝赐给袁应泰尚方剑,对他的决心极为赞赏。袁应泰经略辽东一开始虽然也进行一番整顿,视贪将刘光先、大将李光荣等为败类,欲将其淘汰。刘被逐后进行了暴动。李到来年六月罢官。袁应泰总的是以“宽”矫正熊廷弼的“严”,结果造成防守疏忽失误。有些因年饥而乞食的蒙古人被他招降,安插于辽、沈二城,有人提出恐为敌人内应,袁应泰不但不听,反自得计,要用他们抵抗后金。
迄今尚无材料记载后金君臣如何看待明朝经略易人对他们发动辽沈之战的直接影响。但是有两点可以作为间接的反映:一是在此之前,羁留后金的李民获悉“奴酋聚会诸将,逐日谋议,极秘之”[朝鲜]李民:《栅中日录》,19页。。袁应泰代替熊廷弼这样大的事情,不能不在“谋议”之列;二是熊廷弼被逐之后,后金加紧了在辽、沈周围的频繁的军事活动。
天命五年(1620年)十月,后金的临时都城从界藩迁徙到了萨尔浒。在这里建军民房舍,费时一个月完成。这里距辽、沈更近一步。迄今萨尔浒山城基址犹存。
第二部分后金发动辽沈之战(3)
与此同时或稍早一点,后金兵连续进犯沈阳郊区的灰山等地,遭到镇守辽东总兵官贺世贤的狙击《明史•贺世贤传》,卷271。。第二年正月十四日,经略袁应泰提请收复抚顺。他说:“抚顺为来往必争之地,自抚顺既失,而沈、奉危矣。臣曾会抚按并道臣诸将,问以方略,皆曰宜复抚顺、清河。”《明熹宗实录》,卷5。的确当时的辽东巡抚薛国用、巡按陈王庭都支持和同意收复抚顺、清河。但是未出一个月,奉集堡的杀声使他们的计划完全化成了泡影。他计划三路出师,用十员大将,各领万人,未行,沈阳的战火已点燃。又想命总兵侯世禄、姜弼、梁仲善各领兵一万驻清河,未及行,辽阳已失《明史•童仲揆传》,卷271。《明史•侯世禄传》,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