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明清战争史略 > 第25章完结

第2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明清战争史略第25章完结

恩格斯曾经说过,处在“野蛮时代”的人,“他们是野蛮人: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墈¨书!君· .最_芯^蟑/劫\埂!新′筷^以前进行战争,只是为了对侵犯进行报复,或者是为了扩大已经感到不够的领土;现在进行战争,则纯粹是为了掠夺,战争成为经常的职业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60页。满族贵族刚刚建立的后金国家,它对明朝最初发动的战争的确是为了对侵犯进行报复。满族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才登上历史舞台的民族,她在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及其先世女真人在明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下历经艰难,受明朝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之苦。他们是被统治者,是受害者。即使到了萨尔浒之战,明朝统治者妄想经此“大举”,也要把他们斩尽杀绝,明军所定的十四条罚约,凡涉及后金兵者只强调杀无赦参见《明神宗实录》,卷579。原订十四款罚约,只有一条讲到俘虏子女家属,其余涉及军兵者皆讲如何斩杀及报告等。+8`6*z?h_o′n¨g·.-c!o*m,。所以后金国内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他们以英勇善战,保卫了民族和国家的生存。战后,他们在策略上的明显变化就是由对侵犯进行报复转成掠夺财物和占领土地。为此,他们照旧用复仇做动员宣传,但实际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复仇的范围。萨尔浒之战以后,努尔哈赤以后金国汗的名义告诫他的部下说:“前日之捷,天也。勿以屡捷为可恃,我必得辽,然后可以生活,你当以尽死于辽东城下为心云。”[朝鲜]李民:《建州闻见录》,46页。夺取辽沈是后金新策略的最大目标。

为了夺取辽沈,后金又相应做了其他诸多方面的改变。如根本重地的转移。赫图阿拉自1603年“筑城居住”《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2。,1616年努尔哈赤于此被上尊号“覆育列国英明汗”,此城号称大城,迄今十几年过去了,它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物的寿命都不适应新的形势了。到1619年,朝鲜人李民身临其境,目睹“外城颓圮几尽,外城内居人尽移之者片(界藩)云”。+b\q′z~w?w·._n\e·t?[朝鲜]李民:《建州闻见录》,41页。界藩距沈阳百余里,距辽阳二百余里,是后金与明朝防守重心较为临近的险要地方。努尔哈赤在天命三年就决定于明朝接近的界藩山上筑新城[朝鲜]李民:《建州闻见录》,46页。。萨尔浒之战以前又派了一万五千人去那里运筑城之石。战争一打完,四月三日又继续筑界藩城,架屋居之。他要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舍弃赫图阿拉,说服诸贝勒大臣及居民携家带口搬到界藩居住,就是有意识地把后金的根本重地西移,以便直接进军辽沈,实现占有全辽的雄心。也要给明朝造成政治和军事威胁,更好地破坏他们的战守。在这前一年努尔哈赤就说过:“因为要和大明国进行战争,如出兵打仗,我们居住大城西边的兵还方便些,东边的兵相距过远,实在太辛苦。若在西边靠近明朝的界藩建城居住,诸贝勒大臣就可以到明朝的边界以内放牧牲畜,使明朝居住在边境的人不能耕种,种了的田地不能除草,已经种的不能收割,收割了的粮食不能晒打。我们可以放鹰打猎。把明朝的人困在城中,使他们不能出来,等他们忍耐不住出兵时。我们就进行攻打。”《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102~103页。

第二部分后金进攻的新策略(2)

按照努尔哈赤的这个想法,萨尔浒之战前先派人到界藩筑城,打基础,筹集木石,因天寒而中止。第二次派去一万五千运石人夫,中途遇到了明朝发动的大战,这些筑城人夫全部参加了抵抗明军进攻的战争。打败明军西来的一路,歼灭主将杜松,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但是就筑城本身来说,还是难以继续下去。经过萨尔浒之战,开原、铁岭之战,后金连连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实现努尔哈赤转变策略的思想减少了来自明朝方面的干扰,他自己的部下中包括诸贝勒大臣却不完全赞成。他们不知道这是制服明朝的“坐困之计”。1619年朝鲜人李民看清了后金的这一策略,所以他说:“今者弃其旧穴,移居者片,列筑坚城于中原之界,且耕且守,更出迭入,焚劫沈辽之间,殆尽无遗。闻近日大举收掠禾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