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明清战争史略第23章完结
第一部分战后双方力量的对比(1)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齐′盛?暁\税·罔¢ _已^发·布~嶵.歆′彰.结,萨尔浒之战明朝被后金击败,就是它的力量没有赛过后金。
在战争的力量竞赛中最主要的是人。明朝在萨尔浒之战中究竟投入多少兵员,迄今仍是一个谜。清朝文献一会儿说“杨镐以二十万兵,号四十七万”《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3。;一会儿又说“以二十七万兵,号称四十七万”《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2册,110页。。他们总是往多说,以讥笑杨都堂失败之惨和他们自己胜利之巨大。但是清朝人对明兵各路人数记载有参考价值。他们说杜松一路六万,李如柏一路六万,马林一路四万,刘一路四万。这可以证明杜松、李如柏两路为主力,兵数相等。
明朝人自己记载更是不一致的。杨镐在杜松、马林战败后说明朝主客兵出口者仅七万余《明神宗实录》,卷580。。这显然为失败作掩护,说兵员太少,要求增援。后来曾任辽东经略的王在晋说四路之师,除朝鲜援兵外,主客出塞官军共八万八千五百五十余员名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艘?嗖~暁*税*罔- `芜¨错^内?容?。这个数目基本可信。在巡按监察御史陈王庭的奏疏中提到杜松战败,“致二万余官军一时并遭陷溃”《明神宗实录》,卷580。,这进一步提供了各路的兵员数目。杜松为主力,他的兵员如为二万,实际总会是超过这个数目,则李如柏一路也应是二万余名。
朝鲜人的记载提供了刘一路的兵员数目。据他们说,刘本人有亲丁数千人,合各将所领,可近万人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36。。另外有朝鲜援军一万三千人。则刘一路总兵员数超过二万,比杜松、李如柏两路似应略低。
我们推算明军全部出动的兵员约在七八万以上,十万以下。但是也有人说“四路之兵计十万”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1,《辽左兵端》。。
后金击败明军四路进攻,确系以少胜多。后金兵数到底有多少,也很难确知。从明朝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来看,明朝的兵数肯定超过后金兵数。战后努尔哈赤那番高兴的谈话,也流露出他们打了胜仗并非靠兵员数目之多。,0`0?小?说*蛧¢ _已?发-布.最/鑫+彰\结?说出他们兵员数目的记载,有明朝辽东经略杨镐的一份奏疏。他说:“盖奴酋之兵,据阵上所见约有十万。”《明神宗实录》,卷580。但是这个说法不准确。因为那时李如柏、刘两路尚未与后金兵大战,不可能有人见到他们的全部兵员。杨镐有意往多说。他的消息来源是辽海东宁道副使张铨的塘报。张铨参加了萨尔浒之战,在杜松一路监军。他的报告曾说杜松进兵至二道关,遇到后金伏兵突起,约三万余骑。这是亲眼所见,数目较为可信。杜松奋战数十余阵,欲图占领山头,居高临下,树林复起伏兵,经过鏖战失败。后一起伏兵没有说多少,但应属三万余骑之外。从鏖战之激烈并至此分出胜负,数目也不能少,就算再有个三万余吧,合起来不超过六万。后金采取的是集中兵力的战略,其他几路只分去很少的兵,这一路的数目,差不多就是它的兵员总数。本来战前杨镐也说过“奴酋精兵约六万余”《明神宗实录》,卷572。,打了败仗又说对方有了十万,实在是夸大了。
有人用计算八旗人数的办法推测后金的兵员数目。按照这种办法计算,努尔哈赤于1615年建成八旗这个军政合一的组织,“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清朝通典》,卷68,兵1。,八旗的人数就是后金的兵数。按规定,每一旗包括五个甲喇,每一甲喇包括五个牛录。牛录是八旗的基层单位。每个牛录由三百人组成。从牛录到旗合计,每个旗的人数为七千五百名。八个旗总计就是六万人。
萨尔浒之战发生在1619年,时八旗已建立四年。1618年后金攻取抚顺,获得人畜数十万。其中投降的明兵有些是会补充到八旗中去的,但是文献资料没有这方面的具体反映。乾隆时的礼亲王昭梿曾说萨尔浒之战中后金兵员的数目。他说:“高庙(指努尔哈赤)初,满洲军尚寡,时栋鄂温顺公讳何和礼者为珲春部长,兵马精壮,雄长一方。上欲借其军力,延置兴京(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