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历史密码2解读十大历史另类面孔 > 第59章完结

第5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历史密码2解读十大历史另类面孔第59章完结

第73节:我国古代的造纸(1)

我国古代的造纸

纸是用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齐′盛^晓!说?枉? ¢庚*薪+蕞`全.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是纸质粗糙,数量少,成本高,并不普及。公元105年,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术之前的工艺

根据汉代的《 淮南子 》记载,一个叫仓颉的贤人发明了文字。仓颉制造文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天上往下掉粮食,下粮食雨,鬼神都在夜里痛哭流涕。文字创造出来以后,需要把它书写下来,这才能够传播,这就需要有一些良好的书写材料。~x+i_a.o^s¢h¢u^o/c,m-s?.*n.e¢t′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又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简牍是比较薄,比较窄的长条。每片宽度不超过1厘米,长度从十几厘米到六七十厘米,一般的是20厘米左右,古人把一根一根的简牍,用绳索把它串联起来编成册。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册"这个象形文字。在中国比较早的古代典籍《 尚书 》的《 多士篇 》里边,它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在殷商时期,人们已经使用了简册来记录文书,记录日常使用的文字。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十分便捷,可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节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廷里面去的。·微^趣!晓/说* ?庚.芯?嶵_筷,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石刻也是一种文字载体。早在几万年以前,古代猿人就在石头上作画,在古代埃及,在大约5000年以前,已经有了文字石刻,相对来说中国的文字石刻出现的时间就比较晚。我们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大规模地使用文字石刻,基本上是在汉代以后的事情,但是后来居上,中国的石刻不但数量多,而且它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的载体。但是,石刻的实用性相对少一些。所以很多石刻都是具有纪念性的,或者是为了永久保存才制作的,不能作为文字的载体广泛地使用。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所以古代也有用丝帛来书写的文书。在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一座楚墓里边,发现了著名的战国楚帛书。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里,发现了大量西汉初期的帛书。这些都是古代帛书的发现,但是由于帛书它的价格比较高,丝绸的价格比较昂贵,一般的老百姓是不能使用的。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边,简牍是我们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载体。

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地在寻找新的书写材料,最终发明了理想的书写材料,那就是纸。造纸术的发明,不但改变了"缣贵而简重"的现状,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西汉的造纸工艺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呢?长期以来一般都归功于东汉时的宦官蔡伦,《 后汉书·蔡伦传 》明确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于《 后汉书 》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 后汉书 》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他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