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西安事变 > 第3章完结

第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西安事变第3章完结

不可轻视的力量。/零~点!看¨书^ *芜,错\内′容?他开始为东北军的前途和出路而忧虑:这样和红军打下去, 打回老家去的梦想还能成为现实吗?这时,一二九运动爆发,南京的青年学 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吼声就响在张学 良的身边。在全国人民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张学良也想尽快从内战的泥潭中 拔出脚来,把枪口对准侵略者。但是,出路在哪里呢?困惑中的他想起了老 朋友杜重远。 杜重远是吉林怀德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奉天省 (今辽宁省)总商会 副会长。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与阎宝航等人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一面进行抗日宣传,一面声援东北抗日义勇军。不久又到上海从事抗日救亡 活动,并创办 《新生周刊》。该杂志因刊登《闲话皇帝》一文,被日本驻沪 总领事认为是污辱了日本天皇。杜重远因此被判处徒刑一年零二个月。 张学良在南京开完会后,秘密到上海会晤了仍在狱中的杜重远。杜重远 诚恳地批评了张学良过去的错误,建议他联合红军抗日,并指出,杨虎城有 抗日进步思想,身边又有一批爱国之士,可以与他合作,以形成西北大联合, 共同抗日的局面。/二+叭¨墈′书?枉* /首¢发^杜重远的一席话,使张学良受到很大启发。此后,他又找 了从苏联回国的东北义勇军将领李杜,希望李杜能帮助他沟通与苏联的关 系,并郑重请李杜替他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相机进行商谈。 在上海的最后一天,张学良又专程拜访了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女士。宋 庆龄在听了他的倾诉后,热情鼓励他要振作精神,用积极抗日的实际行动来 改变 “不抵抗将军”的形象。 张学良的此次上海之行,使他那长期郁闷的心中透进了一缕曙光。他已 理清了自己的思路,那就是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一致抗日,但是,怎样 才能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呢?

三、 “虎将”杨虎城 1935年 11月的南京,虽然刚刚立冬,但严冬的寒意已笼罩了这座扬子 江南岸的古城。人行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早已秋风落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 枝,在风中无力地摇晃。~幻.想/姬+ ?勉_废`岳+黩`首都饭店的一间客房里,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 表大会的张学良正在为109师兵败直罗镇而双眉紧锁,坐立不安。一阵敲门 声打断了他的思路,进来的是一位典型的关中大汉,只见他魁梧的身躯,黑 红的脸膛上,两道浓眉透着倔强不屈的性格。他就是南京政府西安绥靖公署 主任、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 杨虎城也是从西安来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全大会的,但他没有住在代表们 下榻的首都饭店,而是住在十七路军驻京办事处。今天他是专门来拜访张学 良的。俩人的部队都驻扎在陕西,被称为西北“两只虎”,但东北军没入陕 之前,杨虎城是陕西省的最高军事长官,自 “西北剿总”成立后,他就要受 张学良的节制了。从外表上看,他俩都是一副标准的军人风范,但性格却有 很大的不同。张学良英姿勃勃,年轻气盛,杨虎城则使人感到深谋远虑,沉 着稳健。与张学良子承父业、青云直上不同,杨虎城今天的地位,全靠自己 二十多年在腥风血雨的搏杀中,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杨虎城,又名虎臣,陕西蒲城人,1893年 11月生。自幼家境贫寒,只 念过两年私塾,童年时就到一家小饭馆当徒工,烧火打杂。1908年,父亲杨 怀福遭仇家陷害,被清政府绞死在西安,这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痛。 父亲的惨死,使这贫苦的家庭如同雪上加霜,一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15岁的小虎臣,上有老母,下有幼弟,债务累累,生计无着,使他对清政府 的仇恨逐渐加深。不久,他和当地一些年轻人成立了“中秋会”,打富济贫, 扶弱抑强,会员很快发展到一百多人。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杨虎城率领中秋会部分成员参加 了陕西反清革命队伍,多次在乾县、永寿一带与清军作战,击败清军,后因 不满队伍内部的腐败现象而退伍还乡。蒲城东南乡有一个大恶霸李桢,勾约 官府,仗势欺人,强占民女,作恶多端。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1914年,杨 虎城集合一批人,打死了李桢,为东南乡百姓除了一大害,受到贫苦农民的 称赞,却也因此遭到官府的通缉。杨虎城被迫走上了 “刀客&rdqu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