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爱国主义漫谈 > 第1章完结

第1章完结(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爱国主义漫谈第1章完结

的资料来源,再也不是与人类敌对的异己的 力量,反而成为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对象,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 “自 然人化”了,成为人的 “非有机的身体”了,成为被深深打上人的意志印记 的自然了。自然对人类关系的这种变化,为人类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从人类本身来说,人类也在劳动实践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人的感觉 器官同动物的感觉器官区别开来,成为人的器官。人的肢体有了制造工具的 技能,人的头脑有了思维的能力,又产生了语言这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这一 系列超生物的生理和心理结构的形成,标志着人同动物的彻底分离,也就是 马克思说的 “人本身的自然”也“人化”了。人成了社会的人,有了区别于 动物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意识,人不但有了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产生 了精神生活的需要,具备了精神享受的能力。这一切又为人类产生对自然环 境热爱的情感准备了主观方面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人类最初的价值体系, 产生了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 “基础 情感”或“自然情感”。人们对自己生息和活动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这种“自 我情感”,正是爱国主义基础情感的具体化表现。 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从这种自然情感开始,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深入和 扩大,历史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欣 赏和热爱就经历了从强调 “致用”、“比德”到“畅神”这样一些阶段。它 反映了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逐步深化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产没有分工,人们还不可能 把生产活动的对象和成果作为独立的精神产品,同生产过程分离开来,如果 对这些对象和成果表明自己的态度体验,只能以是否实用为根据来考虑爱与 不爱。据专家考证,原始部落的一些氏族,他们居住的地方芳草丛生,鲜花 遍地,到处可以看到锦簇花团,闻到扑鼻异香,但是由于他们当时还不可能 认识到这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因此总是视而不见,态度冷漠。他们感兴趣的 倒是动物的角、爪、麟、皮等,把它戴在头上,披在身上,十分珍爱它。这 是因为他们正处在狩猎时期,这些东西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 情况表明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尚处于简单的低级的阶段。 进入殷商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增多,人类文明程度的 提高,人们往往把生产实践的对象和成果同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 起来,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这样就进入了所说的 “比德”阶段。“比德”观 点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摆脱直接的物质功利性,而被较高级的精神 功利性所代替,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社会价值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人们之 所以能够把认识了的和改造过的自然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相 “比德”,进行双 重联系,就是因为不但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生活,进一步认识了人生的真谛,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