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蒋介石日记揭秘第45章完结
此日记是昨天日
记情绪之延续。′j_c·w~x.c,.!c+o-m.
这些情绪彰显著蒋介石是一个宗教性格浓厚的人物,可是另一方面也证明他的作战计划缺乏纵深。李宗仁说及
唐生智受命之前,蒋曾召集高级将领及德顾问讨论南京应防守或放弃。如果在淞沪地区作战近三个月,而对南京的防守与否全未做过
切实的计划,即不能说是顾及周详。推而论之,我们可以想见其未预料敌侧翼行动,无打算在苏嘉国防线的抵抗,以及过度重视淞沪
地区守土的重要,前后如出一辙。
写了日记之后蒋介石又并未即离南京。此后又逗留10日,这也许是第二则日记的一种解释吧
。12月5日,他尚且往南京正东20公里之汤山对守城部队训话。当时正面敌军业已逼近。至7日清晨,他始乘飞机离南京。
1937年 8
【11月28日】
忧患生忍耐,忍耐生智慧。 抗战初期的超级空军英雄刘粹刚与高志航均未殒身于空战:刘因无夜航设备而
触城楼以致机毁殉难,高因警报传递过迟而被炸毙。-优*品~暁?说^徃′ ·埂,辛^最!快¨高志航殉国之日蒋为之悲悼,只因不愿引用哀伤消极文字,仅此日记中书数字纪
念此事。而其实类似这样令人扼腕长叹之事迹又何以胜数。
【11月29日】
为缓兵之计,不得不如此耳!
尽管九国会议宣言,“语气软弱”,不能使中国满意,但蒋介石“仍不足为
虑”,他仍然抱着通过国际调停进行“和平谈判”的幻想。
日本不想使战争长期拖下去,也在寻求“和平之路”,当然,它的
“和平”是通过停战议和劝诱和压迫国民党政府向日本投降。
虽然双方“各怀心腹事”,但总算是“一拍即合”了。
和
谈是在九国公约会议召开之前的11月5日,蒋介石在南京与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会谈的基础上进行的。
此时的德国完全站在日
本一边,打着斡旋和平的旗号,充当第三者。-g/g~d\b?o,o?k¨.!c!o*m\
蒋介石对陶德曼表示不能接受日本所提出的议和条件。这里所说的议和条件是指
11月2日日本外相广天弘毅交给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又由狄克逊转交给陶德曼的那一份,共7项内容(详见对1937年11月7日日记评述
部分)。
如此丧权辱国的议和条件,蒋介石当然不敢全部接受。并对陶德曼讲出中国方面为进行议和的必要原则是:
“
假如日本不愿意恢复战前状况,中国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要求。中国如同意日本的要求,国民政府将会被舆论浪潮所冲倒。
“
日本正在执行错误的政策--现在不对中国采取友好的态度以奠定日后的友善基础,却只顾提出要求。假如日本继续作战,中国也不会
放下武器。
“假定国民政府因日本采取的政策而倾倒了,则结果是共产党在中国占优势。
“中国不能正式承认收到日本
的要求,因为中国正是布鲁塞尔的九国公约会议各国关切的对象,各国是要在九国公约的基础上觅取和平的。”
蒋介石这时对
英美各国出面调停仍抱希望,因此,没有向日本妥协,并要求陶德曼对于这次谈判“一切都不要公布”。陶德曼仍表示:我现在的步
骤仅仅是极秘密地通知中国政府。
可是,九国公约会议对于日本侵略中国并未能决定任何具体措施而闭幕。此时的中国,在华
北失太原;在淞沪,由于日军在杭州湾登陆而迫使中国军队撤退。
日本外相广田弘毅认为这正是向国民政府诱降的好机会,于
是积极促请德国出面调停。
11月28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在武汉与行政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