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晚年蒋介石第17章完结
第二回合:围绕和谈之争。¢1/3/x′i`a/o?s/h\u?o`..c?o!m*尽管蒋介石与李宗仁都曾主张和谈,但在和谈的态度与目的上,两人却有本质的差异。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表的求和文告,是被逼所致。在蒋氏字典中,从来没有“和平”二字,对中共没有和平诚意,他的真实目的,是利用和谈争取再战时间,最终与中共决一死战。在他引退之后,仍对和谈进行幕后操纵,拆李宗仁的台。他当时为和谈定下的基调是:
(1)“确保长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由国民党领导”;(2)“使双方在未来政府中保持同等发言地位”;(3)关于军队整编问题,确定双方比例,“自行整编”。
李宗仁与蒋介石不同。他能按着美国的意图办事,并不一定要同中共作战到底。李之所以主和,意图有二:
其一,乘机同中共讨价还价,以达到“划江而治”,保住国民党半壁江山和国民党的残部。
其二,以和倒蒋。
为了使上述意图得以实现,李宗仁上台之后,的确表现出对和谈的积极性。?秒/彰?踕-暁^说,惘! \首+发^上台当日,在他就任代总统的文告中称:“决本和平建国之方针,为民主自由而努力。”表示愿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并电邀李济深、章伯钧、张东荪等人共同协助。
1月24日,李宗仁令行政院长孙科实行七项和平措施,具体内容为:
(1)将各地“剿总”改为“军政长官公署”;
(2)取消全国戒严令;
(3)裁撤“戡乱建国总队”;
(4)释放政治犯;
(5)启封一切在“戡乱”期间因抵触“戡乱”法令而封闭的报纸杂志;
(6)撤销特种刑事法庭,废止特种刑事条例;
(7)通令停止特务活动,对人民非依法不能逮捕。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44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版。
很显然,李宗仁并没有按照蒋介石所定和谈基调办事。1月27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称:
南京“政府业已承认,以贵方所提‘八项条件’作为和谈基础”,并希望中共尽快决定谈判地点。*天/禧′晓*税`蛧_ !哽?欣′蕞·快-
李宗仁此举并未提交国民党中央委员和政治委员联席会议讨论,他之所以绕过蒋介石总裁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是试图以自己的“法统”地位来对抗蒋介石的“党统”控制。可是李的这一贸然之举反倒给蒋介石幕后操纵以口实。就在李电发出不久,溪口就有长途电话与行政院长孙科接触。几天后,孙科以南京已在解放军大炮射程之内、办公不安全为由,将行政院迁往广州。至此国民党政府形成一国三公的分裂局面:幕后操纵的蒋介石、受蒋介石指挥的孙科、有名无权的代总统李宗仁。与此同时,蒋还攻击李宗仁“以毛之八条件为和谈基础,直等于投降”。
---------------
老对手斗法(2)
---------------
为了尽快达到停战目的,李宗仁毅然于2月14日甩开行政院,派出颜惠庆、章士钊等4人以“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名义飞北平试探国共和谈的可能性。4月1日,李又正式派出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谈判代表团,抵北平正式与中共谈判。7日,李宗仁再电毛泽东称:
“凡所谓历史错误足以妨碍和平如所谓战犯也者,纵有汤镬之刑,宗仁一身欣然受之而不辞。”
和谈进行过程中,中共要朱蕴山带信给李宗仁,无论谈判协定达成与否,人民解放军都要过江。蒋介石获知此一讯息后,令国民党中常会拟定了五项和谈原则:
(1)“和谈开始时,双方下令停战,部队各守原防。共军在和谈期间,如实行渡江,即表示无谋和诚意,政府应即召回代表,并宣告和谈破裂之责任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