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蒋介石的为人处世 > 第13章完结

第13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蒋介石的为人处世第13章完结

蒋母打心眼儿里不愿儿子离开。`墈`书·屋+ -免!废+岳′犊/因为家计日见拮据,她希望儿子能像丈夫一样做生意,把家业重振一番。于是,她屡屡劝说道:"阿元啊,听娘的话,莫要再读书了。你已是有了妻子的人,这个家该由你来当了。还是到宁波去学生意吧。我去求你琴风舅舅帮帮忙,他在宁波做生意,蛮走运的……"

"娘,你不用说了!"蒋介石急急地回答,"孩儿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做商人再吃香,也得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我决不做生意!"

蒋母深知儿子的脾性,他认准的理,九头牛也休想拉得转,便与媳妇商量,希望她能挽住儿子的心。谁知毛福梅心中希望之火还在燃烧,她是支持丈夫继续求学的。王采玉只好收回成命,只是坚持要儿子带上媳妇去读书。这是因为一则有人管着他,便不会出岔子;再则,她希望早些抱孙子。蒋介石也很愿携妻同行,一方面是这段时间共同生活中,他觉得毛福梅对他的照顾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另一方面,他听说奉化县城里还办了女子学堂,"作新女校",许多大家闺秀都在读书,他的女人也不该落在人后。?x,k¢s·w~x¨.`c~o!m¢

就这样,1903年9月,蒋介石夫妻双双去了奉化县城读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点评】蒋介石处事的方式和风格有其个人的特色。其中,他的处事方法与其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在处事中,他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转,一条道走到黑,是谁也劝说和改变不了的,在读书与做生意中,他认准了读书这条道。虽然他考试落第,但是读书之心不死,当母亲劝他从商之时,平时对母亲十分孝顺的他回答得斩钉截铁,一口拒绝,体现出坚定的读书之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也是认准的事不回头,最后终成就一番"大事业"。

蒋氏此处事之术,是其倔强性格的表现,也是他胆大妄为、志向坚定的行动和体现。

第一部分 21.发愤图强,立志出人头地

1906年,蒋介石18岁时,家中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件。0~0,晓+税·蛧. -追!蕞\歆~璋~洁,这时的清政府对外屈辱于列强,对内则加重对百姓的盘剥,横征暴敛,各地无主滞纳的田赋则责令甲首(首富)和巾户摊赋。蒋介石家也在被索之列。乡里狡猾的富产与征收田赋的庄书勾结,欺侮蒋家孤儿寡母,特别苛派田赋。王采玉本不该摊赋,摊上了却交不起,在不胜负担的情况下,她据理力争,没有结果,只好把儿子从学堂叫回家。血气方刚的蒋介石立即和差役打起来,惹怒了差役,差役就把蒋介石捆拘到县里关押,勒令交纳田赋后才释放。为了儿子的性命,王母被迫忍辱四处筹款,把蒋介石赎了出来。

蒋介石回到家中,母子见面抱头痛哭。王采玉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勉励儿子要争气:"你要发奋上进,早日出人头地!"

蒋介石也深为震动,对母亲所嘱铭记于心。也就在这一年,他剪掉发辫,决意同旧社会抗争。

第二年正月,蒋介石再次回到奉化县城龙津学堂,补习日文,4月东渡日本。

【点评】蒋介石在年轻之时,父亲早亡,但是和寡母一起尚能立志做人。此次田赋事件后蒋介石不甘受辱,东渡日本,这就是他发愤图强的例子之一,在他年轻之时这样的事例还颇多。

能发愤图强,是年轻时蒋介石身上具有的一个品质,也是他后来在人生和事业上有所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有这样的处事态度,他才"百折不挠",屡受挫败而"奋起",终成了"大器",在历史上刻下一个"枭雄"的名字。

第一部分 22.投靠主子,寻找靠山

1907年冬天,19岁的蒋介石怀着急不可待的兴奋心情,登上了去日本的海轮。

蒋介石来到日本,感到很失望。日本军事学院只接收中国政府陆军部推荐的学生,而普通人要得到这种推荐只能是一种梦想,可走的只有一条路——进入日本中学学习日语。这次日本之行蒋介石虽未如愿,但是,他却结识了陈其美。

陈其美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者,在上海金融巨头和帮会头目中颇有名气,此时正留洋日本。陈其美比蒋介石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