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蒋介石的为人处世 > 第2章完结

第2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蒋介石的为人处世第2章完结

(1)减少老八股课程,增设理化、史地等课;

(2)减少上课时间,让学生有自学时间;

(3)请外国留学回来的人讲课,以广见闻;

(4)放宽校规,不得束缚学生思想,让学生自由交往。+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

由于蒋介石措辞激烈,情态高昂,气得林校董无言以对,只喊"反了,反了"!第二天,校董们谓蒋介石"煽惑学生,诋毁校务",以开除其学籍相威胁。蒋介石自知一个人的力量弱小,立即联合老师周日宣和一些同学与校方针锋相对,集体向校方抗议,声言如果要处理蒋介石,他们将集体退出学校。林某见这些学生都是佼佼者,而周日宣还是一个院考第一名入庠的大才子、名教员,只好自认晦气,不了了之。

这场风潮很快过去了,蒋介石却不愿再在凤麓学堂待下去了。学年还未结束,他就带了妻子回到溪口老家丰镐房。

【点评】蒋介石要闹事却很有策略,很注意利用众人的力量。巧用他人之力,是蒋介石处人经的重要内容,而利用众人联合的力量扳倒对手,又是其中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萝?拉\小/税~ -首¨发¢古话说"众怒难犯"、"法不责众",蒋介石的此一处人方法在与自己一方势力强大的斗争中很有效力,也是他克敌制胜的妙计。

第一部分 4.做事敢于过激

1904年,蒋母王采玉打发儿子送走媳妇去奉化入学后,又忙了几天,丰镐房清冷下来了,只有小女儿瑞莲随侍身边,晨昏在观音神龛前上香礼拜,祈求保佑儿子平安。

事有凑巧,祸从天降。在一个秋雨霏霏的日子,王采玉正坐在佛堂里念经,忽见村里管收赋税的庄书带着账房到丰镐房收钱粮。蒋母以为他们搞错了,因为她家30亩田的钱粮早已交上。

原来这是庄书故意唆使乡里地头蛇加码摊派下来的。来人是个"愣头青",见寡妇说话口气这样硬,便一唬二诈起来:"阿拉(我们)是奉命差遣,有话向上头说去。不缴,拆你的屋!"

蒋母气极,急遣人到奉化城里把儿子叫回来,如此这般地把始末根由述说一通,未了还说:"阿元,他们是欺我们孤儿寡母,有意开榫(作弄),馒头不熟蒸(争)口气,你得去评评理。`精\武/小-税^罔\ ,冕,肺~阅?犊?"

蒋介石本来就是血性之人,哪受过人家如此欺侮?过去有母亲拦阻,他稍收敛一些,今天蒋母放口,禁不住"呼"地窜出丰镐房老屋,跑到庄书家里,指着他的鼻子就骂:"你们这些贪官污吏,专刮民脂民膏,今天竟欺侮到我头上来了!难道我蒋介石这么好摆布吗?你有种跟我到县城评理去!"

蒋介石原以为这些人欺弱怕强。殊不知地头蛇哪有这么容易对付?何况官官相护,他们同县衙还不是一鼻孔出气的?他们只举手动了一动火签,就轻而易举地把喝过12年墨水的蒋介石传到县衙里去,以"刁民抗粮"究治。

这个消息报到岩头,把蒋介石的媳妇毛福梅吓了个半死。她哭求父亲毛鼎和设法相救。毛鼎和觉得女婿的行动不免幼稚可叹,认为应该委曲求全,忍让一下,未必会落到这个地步,何况抗庭拒税乃小人所为,一个乡绅,人微言轻出面交涉未免有失面子。本想不管,无奈女儿终日以泪洗脸,茶饭无思,看在爱女份上,他只好托人作保,补缴钱粮,花了许多冤枉钱,才把蒋介石从牢房里保释出来。

这场官司结束后,毛福梅第一次尝到了人世险恶、官场腐败的滋味,开始为丈夫的处境和命运担忧起来。后来当蒋介石决定去日本留学时,她倒是采取了赞成的态度。

蒋介石母子心中对清政府不满的种子,就是这时种下的。蒋母把这当作奇耻大辱,一直耿耿于怀。蒋介石的认识更深一层,他感到腐败的清政府鱼肉人民,眼见土豪劣绅横行不法之恶。这世道如不给他翻个个儿,哪有出头之日?当他回到学堂之后,一气之下,一刀把脑后那条拖了18年、又粗又黑的大辫子割去,装在一个大信封里,托友人寄到家里去,以表示自己不屈的决心。

溪口村民对蒋家的钱粮官司并不十分关注,因为这世道大鱼吃小鱼,人们的感觉麻木了,但是蒋介石骤然割去辫子的事使人们嚷嚷起来。有的认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