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第34章完结
那怎么办呢?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既不伤老太太的心、又能如愿以偿另谋高就的办法呢?
------------
忍痛离别(1)
------------
“可是,可是这样,我就得、就得暂时、暂时离开侬了。.求′书+帮, ~追′嶵,鑫~璋-结.”见宋庆龄信以为真,靳山旺的心中笑开了,继续实施着他“蓄谋已久”的计划
1956年在繁忙的国事活动中过去了。这一年中,有七十多个国家的客人访问了中国,其中包括政府代表团、贸易和文化代表团,以及私人身份来访的朋友。而宋庆龄除了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出访了印度、缅甸与巴基斯坦外,还于当年的8月15日,访问了素有“千岛之国”之称的印度尼西亚,并在首都雅加达,在苏加诺总统举行的国宴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
而靳山旺也因他忠诚地保卫了宋庆龄,出色地完成了周恩来、罗瑞卿亲授的任务,被中央警卫师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荣立三等功一次。.d.n\s+g/o^m~.~n*e?t~
在出访印度尼西亚的十几天时间里,宋庆龄在印度尼西亚华侨欢迎会、雅加达民众欢迎会及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电台等场合,共发表了五场演说,累得她的荨麻疹又发作了。同样,也使靳山旺忙得团团转:因为但凡涉及到宋庆龄一切安全问题的大小事,他都得事无巨细地考虑与安排周到,就连宋庆龄在出访途中走路的节奏快慢、饮食数量与时间,她都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靳山旺的眼色行事。在三年多的生死与共的共同生活中,她已与这门忠诚勇敢而又聪敏机灵的“大炮”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心领神会的默契。
出访印度尼西亚归来,已是赤日炎炎似火烧的8月了。按常规,宋庆龄带着工作人员回到了上海,在空气湿润、早晚凉快的江南度过夏季。新中国成立之后,宋庆龄总是根据北京与上海两地的季节变换,巧妙地调节着自己的居住地。正常情况下,秋冬季她会居住在上海,春夏两季居住在北京。~看/书`屋?晓-税^王/ ·已~发?布_醉¢欣/璋`节`这也正好和她的工作特点吻合,因为每年10月1日国庆前,她的国事工作就开始进入了高峰时期。然而,“文革”以前,她却始终以上海为家。她曾经先后对李燕娥与周和康说过:“到北京是上班,到上海是下班。”“我喜欢上海,上海是我的家。”事实确也如此:每次宋庆龄离开上海到北京,周和康送行李到机场、在飞机舷梯旁和她握别时,宋庆龄总会轻声细语地嘱咐周和康说:“周同志,我要去北京开会,家里的事都交给你了,你要谨慎小心,团结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家里的管理工作。”
宋庆龄把上海作为她真正的家的原因还有:凡是于她有纪念意义的文物,她都要一件件收集起来,珍藏在寓所。但如果需要,她就会一件件地再从寓所搬出去,送到孙中山故居陈列与供人瞻仰。1958年8月26日,她把珍藏在寓所的玉石雕刻摆件“赤壁赋”一件,亲自交给周和康,嘱他交到孙中山故居展出,而且关照务必要小心谨慎地放在客厅壁炉架的正中位置,切勿损坏。过后不久,宋庆龄又把孙中山1922年北伐任大元帅时用过的指挥刀,连木盒一起,令周和康送到孙中山故居,放在餐厅壁炉架左首的琴桌正中位置。
事后,她还专门在李燕娥的陪同下,前往香山路孙中山故居进行检查与核实。
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墨绿色的大门,银灰色的围墙,四周绿树成阴,三面围绕着40余株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宋庆龄十分喜爱这些香樟树,任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甚至不太允许绿化工小王修剪枝叶。这批香樟树枝干挺直,树叶婆娑,一片翠绿,每天早晚,会漾溢出幽幽的清香。据李燕娥介绍,宋庆龄喜爱这批香樟树,是从她年幼时就开始的。那时,在宋庆龄父母所居住的上海市陕西北路369号的寓所花园里,有一株香樟树是为纪念她的生日而栽下的,而且是她当时自己种下的,她把照料这株香樟树作为她幼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
宋庆龄寓所的主楼,是一幢两层楼房,朝南坐北,冬暖夏凉。前面是一大片草坪,绿草如茵,中间两边放着四只花鼓形釉瓷圆凳,既可落座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