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小刀会起义第7章完结
六、突围失败 经过一系列的较量,中外反动派认识到用武力是不能消灭小刀会起义军 的,他们便联合加紧封锁上海县城。¨求\书?帮/ /耕!芯~蕞*全*封锁使起义军面临严重困难,一是粮食 火药供应断绝,二是失去附近地区农村的支援,使小刀会面临弹尽粮绝的困 境。 早在1854年4月24日,英、美、法三国领事就通告其侨民,禁止将枪 械弹药和供应品售与起义军,后规定凡曾在城中为起义军所用的三国侨民, 都不准返回租界居住,也不准三国侨民入城帮助起义军。清朝当局还与列强 串通,挖掘壕沟,以断绝租界与上海县城的联系。10月中旬,布尔布隆同意 吉尔杭阿派人在法租界筑一道界墙,将法租界与县城隔开。辣厄尔答应派兵 保护筑墙工人,不准起义军越过界墙。因此,这道自法国人住处附近到将近 北门的落红桥的界墙筑得很快。这墙约有3尺厚,筑得很坚固。筑墙以后, 除了墙东头靠近黄浦江边有一个禁卫森严的关口之外,租界和县城之间的交 通完全断绝,切断了小刀会的陆上物资供应。 法国筑墙后,吉尔杭阿继续同英国公使包令策划筑墙之事,11月18日, 吉尔杭阿与美国公使麦莲会商,麦莲欣然同意筑城。11月22日,吉尔杭阿 同英、美、法等国外交官商定,继续修筑界墙,由美、法两国派兵看守,不 准接济起义军火药等项,并不准外国人私自进城。这样继法国在洋泾桥一带 也筑墙后,美国在三茅阁桥一带、英国在陈家木桥一带筑起墙来。~萝′拉¢暁-税′ ?更?欣¢醉+哙^由于英国 没有派兵看守,陈家木桥带的界墙修筑后,被起义军出城摧毁了。 “北门之战”,中外敌人遭到惨败,他们便决定对县城严加围困,切断 起义军的军需供应,使其弹尽粮绝,孤立无援,以达到制服和消灭起义军的 目的。于是,他们加快了修筑界墙的速度。 1855年1月10日,阿利国向英 租界内的英国侨民发出通告,不得与城内起义军保持交通关系,否则后果自 负。清朝当局向洋泾浜一带的茶栈及贩运茶商提出捐资,以修筑界墙。1月 13日,署理上海知县孙丰发布布告,宣称洋泾浜北岸自黄浦滩至陈家木桥一 带地段,已由英国侨商承租,中国百姓不得在此建房,擅自建房的,限于10 天内自行拆除迁出,至 1月18日应拆而仍未拆的房屋,“英国当局即将派人 拆除。”清朝当局强迫洋泾浜一带妨碍筑墙巡守处所的居民迁移,致使数千 人在寒冬的季节无家可归,有的人被迫自尽,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拆屋筑墙的同时,为加强对上海县城的包围和封锁,清军在洋泾浜尽 处周泾浜地方,添设3座营盘,这既可断绝外界对县城的接济,又可为进攻 北门的部队增援。1月17日,有一二百名起义军出城直捣清军新筑营盘,清 军出动1000余人,双方在跑马厅交战,起义军打死数名清军。?我_得*书^城! ·哽,芯`嶵¨全′ 拆毁民房后,清军用两昼夜时间,沿河囊土垒墙,到 1月22日,筑起一 道1丈多高,约3尺厚、长为654丈的界墙,从法租界的黄浦江边一直通到 洋泾浜以南的周泾浜。1月25日,清军到陈家木桥一带及马路南半段等地驻 扎,并在租界筑了一座装备两门大炮的炮台。 界墙修好后,英、美、法三国对上海县城实行严密封锁,切断一切外界 供应。法军对一切企图与城中小刀会起义军往来的人,一律开枪射击。一天 黄昏,一位老太太想把一篮食物送给城里的一个亲戚,法军见了,开枪射击, 她的大腿受伤,倒在地上,法军哨兵又用来福枪射击,在她近旁溅起泥土, 最后她的背上又中一枪。可怜的老太太躺在那里哀号,直到半夜,才被起义
军抬进城里。法军为封锁县城,每天射杀的无辜群众数人至数十人不等,其 罪行令人发指。 清朝当局和外国侵略者的严密封锁,使城内起义军困难重重,他们得不 到郊区农民的支援,无法补充兵员,同时也不能获得外部的粮食与弹药等物 资的接济,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留在城内的居民约有二三万人,大多数是妇 女和儿童,他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从1855年1月25日起,刘丽川等义军 首领命令起义军食糜粥、草根,同时以少量粮食供应群众。存粮越来越少, 米价不断上涨,2月上旬,每斤米竟高达300文,很快又涨到四五百文。起 义军 “杀牛马以食”,民间将所有的猫、狗都杀光吃光了,又吃草根、树皮。 接着便有人饿死,每天都有8个到10个人饿死。弹药也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