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千古奇帝宋徽宗第75章完结
过了几天,皇上带来画好的彩画,以便郑贵妃先睹为快。~萝~拉,暁·税_ ~追·嶵¨欣·章,节\郑妃打开图卷,见卷首有御题瘦金楷书《金英秋禽图》,画的是上次饮酒赏菊时所见,卷末用行书署“御笔”二字,并有“天下一人”花押。她最为激赏的是占据中心位置的一对喜鹊。皇上用一种俊美放纵的笔势来表达细致的写生。喜鹊的头部、颈部以及身尾,全用泼墨挥洒,羽状用浓墨勾勒,腹下和颈后的霜毛,奇飞欲动,点晴之笔用黑漆,隐约如豆,高出画绢,好像在灵活转动。后面的两只秋禽,则不用俊美放纵的笔调,而是用工笔作细致的描绘,真是写尽物情,穷尽天真技巧。金盏菊朵朵向阳,从花向看,可知时间是在清晨与晌午之间,蕊粉散落,彩蝶闻香而来。花枝、竹叶和草叶都用淡色渲染,并用双勾法勾出轮廊。
郑妃知道,皇上少年时曾随吴王府直省官吴元瑜学丹青,而元瑜曾师事大画家崔白。眼前此画,工笔细描与抒情写意和谐统一,坡石、竹枝、草丛的技法,可见出从崔白而来的痕迹,但用俊放的笔调来写生,畅神抒意,用工细的笔调来写生,天机盎然,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4·0¨0!t+x_t?.*c~o¢m,皇上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花鸟画的新的天地。她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观感,皇上听后乐得心花怒放,搂着她亲了又亲,称赞她是自己在宫中的知己,书画艺术的知音。
为了让郑贵妃了解自己的艺术新成就,皇上命宫女打开他前些时候所画的《竹禽图》和《柳鸦芦雁图》。郑妃看出,两图中的坡石、草叶都用粗笔,表现技法与《金英秋禽图》是一致的,都渊源于崔白的笔法,又有出蓝之胜,这是不言而喻的。使她感到惊异的是虽同样写生花鸟,而两图从内在到外形,各有不同的特色。《竹禽图》构思简洁,坡石屹立,石缝中长出数枝斜竹和一丛青草,竹枝上两只鸣禽相对而立,斜竹精工,禽鸟细巧。而《柳鸦芦雁图》的内容比较丰富,柳树粗大盘曲,柳枝长垂水面。有两只乌鸦在枝头相偎相依,怡然自得;另外两只乌鸦分别立于树根和树枝上,相对而鸣,声情急切,与前者形成对比。芦苇丛中,几只大雁在为采食而忙碌,或引颈啄蓼花,或缩颈吞食物,或凝视水面。!x!i?a/n-y.u′k~s¢w¢.¢c!o~m′图中写生鸦雁,都用拙重的笔调,与《竹禽图》中写生禽鸟用细巧的笔调,迥然不同。
能用不同的笔调写出不同体貌的禽鸟,使郑妃觉出皇上的多才多艺。皇上的艺术领域极为广阔,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勤于观察和思索,敢于大胆地进行创造,所以他的绘画日新月异,能很快地超过前人。郑妃自己不会绘画,但能读懂皇上的神功化笔,其原因固然是由于她聪慧好学,有他人所没有的能鉴赏历代名画的好条件,而更重要的是与皇上长期朝夕相处,熟悉他的个性、素养以及情感细微的变化。在艺术上皇上爱标新立异,所画的内容多种多样,所采用的笔调和技法常不雷同,而画面却和谐统一,花鸟人物形神兼备,关键之处在于皇上具有雍容高雅的艺术个性。
一年来皇上画禽鸟时常成双成对,流露出深深的绻绻情意。他是个多情种,人们毫不为怪。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他另有所怀,那就是一年前死去的王皇后。皇后之死,使皇上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爱她,她是十年结发妻子,始终恪守妇道,执掌后宫时宫闱严肃。他恨她,所恨是谏诤时不留情面,对制鼎作乐、修建宫殿缺乏热情,常常使他下不了台。他又怕她。她认为正确的事就坚守不移,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有好几次他想黜废皇后,可又下不了决心。废后将会震惊全国,过去仁宗废郭后,哲宗废孟后,当时群臣就议论纷纷,事后两个皇帝也很后悔,说是“坏了自己的名节”。王皇后深得人心,要想黜废她只能自取其辱。
正如术士给他算命时所言:他的生辰年月都属水,水旺之人足智多谋,聪明过人;而水旺就会流动不息,随物赋形,情性不专。他自以为是“一代英主”,群臣们也称颂他“英武果断”,其实他也开始意识到自身有种种弱点。特别是蔡京的奸谋败露之后,更显出自己宠信佞臣、骄奢逸乐、不恤民力等毛病,而王皇后生前的谏言确是治病的良药。皇上还记得她在弥留之际的赠言,所言仍是忧国忧民,并未提到个人的私事和家事。
在王皇后去世后的一年之中,一些大臣在幕后进行策立新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