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中国历代大儒 > 第4章完结

第4章完结(2/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中国历代大儒第4章完结

quo;代表阴;两画相重以为四象,三画重之以为八卦;八卦相配(相摩相荡) 即为六十四封,代表万物。既然天地万物皆是阴阳运行摩荡的产物,那么阴阳的流 行、消长,自然也会影响事物的穷通利钝。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便运用卦象变化、 交位升降的原理,来判断吉凶、预知祸福。其原理不能说毫无根据,但是何以能将 实在的事物与抽象的卦形、交象必然地联系在一起,抽象的符号之变何以能预示事 实之变?却无人作出满意的、可信的解释。因此用《易》来卜筮,表面上看起来有 理有据,但是一旦与实践相验证,则多归于荒唐。《易经》结构,分经分传,由乾、 坤至既济、未济共六十四卦,其卦画、卦辞、爻辞即经。其附于卦下的《彖辞》、 《象辞》和乾、坤之《文言》,及《序卦》、《系辞》、《说卦》、《杂卦》为解 经之传,其中象分上下,象有大小,系辞二篇,共十篇,号称“十翼”。关于《易》 的作者,自古以来纠葛最多,传统看法是伏羲画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 子作“十翼”。其说虽然不必坚确不易,但就各篇成书时代论之,则大致不差。

春秋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王道大 行,有诗可以观、可以讽;王道板荡,风雅扫地,上篡下替,名份荡然,于是孔子 起而作《春秋》。《春秋》正是孔子为了重整社会秩序、重订等级名份而创作的一 部政治教科书。《春秋》原系鲁史,孔子据之,上断自鲁隐公元年,下迄于鲁哀公 十四年,共242年,相当于鲁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孔子之所以选择这段历史来垂教, 是由于这段时期形势最乱,欲通过褒讥贬绝于乱世之间,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正义, 什么是邪恶,明乎是非去取。孟子曾述孔子作《春秋》之意曰:“晋之《乘》,楚 之《(木寿)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义则丘窃取之也。” 孔子所修《春秋》,就其历史事实看,与晋《乘》、楚《祷机》没有两样,但若问 其中的“义”,则是孔子的独家创造,与二史有本质不同。所谓“义”,即精神实 质,经学上称之为“微言大义”。孔子的《春秋》与一般史书不同,她是一部孔氏 思想史,是一部政治教科书。孔子修《春秋》,以“仁义”为指导,以周礼为准绳, 对二百四十二年史事,取其可奉为榜样或可吸取教训者,笔则笔,削则削,严格去 取,一丝不苟。行文措辞,或褒或贬,或讥或刺,用语十分微妙,这就是“一字褒 贬”。故董仲舒曰:“孔子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 侯,讨大夫,以达王事(仁义)而已矣。”司马迁曰:“《春秋》,礼义之大宗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