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梅兰芳画传 > 第38章完结

第38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梅兰芳画传第38章完结

考察,是由正在英国讲学的熊式一教授接待的。+咸~鱼\墈¢书·王. ~首_发?熊教授也将一套《萧伯纳戏剧全集》赠送给梅兰芳。这套由伦敦奥达姆斯出版于1934年的萧氏戏剧全集与萧氏赠送给梅兰芳的戏剧集有所不

同,共收有剧本四十二个。  梅兰芳和余上沅在伦敦结识了许多英国文艺界朋友,还观看了不少歌剧和戏剧。恰逢美国黑人低音歌唱家罗伯逊正在伦敦演出,梅兰芳怀着极大的兴趣观赏

了罗伯逊主演的一出反映黑人斗争的剧目《码头工人》。早在1930年梅兰芳访美演出时,就已知晓罗伯逊的大名,但是那次没有遇见。时隔五年后,这两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家,终于在伦敦

见面了。他俩彼此交流了歌唱经验和表演心得,并互赠了照片作为纪念。梅兰芳希望这位热爱中国、了解中国的黑人艺术家能到中国访问,罗伯逊愉快地接受了这个邀请,可惜后来由于种

种原因,未能成行。梅兰芳在离开伦敦前,和罗伯逊、好莱坞华裔电影明星黄柳霜、在伦敦教学的熊式一教授一起在伦敦合影告别。  回国后,梅兰芳就有关此次访苏游欧情况的书面谈

话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其中将苏联对中国京剧的评论概括为三点,第一认为京剧里包括了歌唱、道具、舞蹈、武技等在内的综合艺术;第二,舞台道具及色彩的运用既美观又经济;第三,

演员动作既有固定方式,又不致被固定方式所束缚。*s¨i¨l/u?x_s?w·./c?o\m~梅兰芳认为京剧状况虽未必如上述评论,但外人评论可以参考,表现出既注意广纳善言,又不迷信外人的宽阔胸襟与清醒头脑。  梅

兰芳在访苏演出后,顺道至欧州旅游考察,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匆匆走了一遍,但是看了许多西洋的戏曲形式,以资借鉴,用于中国戏曲的改革。

附录附录(1)

梅兰芳先生大事年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祖父梅巧玲(1842—1882)

清朝同治、光绪时期十三名昆曲和京剧著名演员之一。

祖母陈氏(1840—1924)

著名小生陈金爵的女儿。

父亲梅竹芬(1874—1897)

京剧旦角演员。

母亲杨长玉(1876—1908)

著名京剧武生演员杨

隆寿的女儿。¨s′o,u·s+o-u`2\0-2`5+.?c¨o*m?

梅雨田(1865—1912)

著名京剧琴师、戏曲音乐家

1899年

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

正式拜吴菱

仙为师,学习青衣戏,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1904年

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

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

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

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

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

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本年起,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2年

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1913年

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本年,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

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1914年

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本年,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至

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