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梅兰芳画传第4章完结
开始学戏是他八岁时,请来教戏的是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先生按照教青
衣传统的方法,先教他唱《二进宫》。¢E.Z.小′税!枉? -免,肺/阅¨独~谁想四句极普通的老腔,教了很长时间,他总是不能上口,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这孩子没有希望,就对他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说罢
竟拂袖而去,再也不来教他了。梅兰芳成名后,有一次爷俩又见面了。朱先生很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我那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梅兰芳笑着说:“您快别说了,我受您的益处太大了,要
不挨您这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发奋苦学呢!”
梅兰芳开蒙的老师是吴菱仙(“同光十三绝”之一时小福的弟子)。梅时年九岁,家里把他送到姐夫朱小芬(名丑朱斌仙之父)家去学,同时学
戏的有表兄王蕙芳和朱小芬弟弟王幼芬。吴菱仙当时已经五十岁了,每天早晨五点钟就来到朱家,带着这三个学生到城根空旷的地方,遛弯儿、喊嗓子。′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一练就是两个多小时,练完后,他
再带他们回朱家,吃过早饭便开始教戏。步骤是先教唱词,唱词背熟后,再教唱腔。吃过午饭后,另一位老师带着胡琴来先吊嗓子再练身段并学习新唱段,晚上还要念本子,熟悉整个剧情
及剧中的人物。每天均非常紧张。吴先生不管是教唱腔还是教各种基本动作,均极严格认真。不达到准确的程度,是绝不放过这三个学生的。
在三个学生中,吴菱仙则把大部分精
力都集中在梅兰芳的身上,决心把他教育成名,培养成材。为什么吴先生有这样的心愿呢·一是他深知梅家只依靠梅雨田一人的收入维持全家众人的生活,是极其困难的。家境已是每况愈下
,不能为梅兰芳专请教师,只能送来朱家学习。对这样一个幼年丧父的附学的学生,自然是另眼看待,所以对梅兰芳就形成反客为主了。另外吴先生在“四喜班”工作多年,钦佩梅巧玲品
德高尚并与他感情极好。有次吴先生家里发生意外,梅巧玲知道后,就远远扔给他一个纸团,吴先生打开一看是张银票。/k\a/y?e¨-¨g\e`.·c+o+m`他这样赠款帮助别人的事例很多。吴先生为了追念故人,决心把仗
义疏财、忠厚待人的梅巧玲后代培养成人,故他把心血绝大部分都倾注在梅兰芳身上。吴菱仙虽已年老体弱,但仍不顾疲劳地认真教导,并从不责打学生,这样开明的老师,当时可谓是凤
毛鳞角。
梅兰芳在吴先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的帮助下,自觉吃苦,努力学习,虽“天赋不高”,却比王蕙芳、朱幼芬进步快,学戏在后,出台在先。这与吴先生的特殊关心是分不开的
。正是在他的教诲下,梅兰芳在唱段和唱腔等方面学的均非常扎实。
这个时期里,吴先生教会梅兰芳很多戏,第一出学的是《战蒲关》,后来相继学会了《二进宫》、《三娘教子
》、《彩楼配》、《三击掌》、《探寒窑》、《二度梅》、《别宫》、《祭江》、《祭塔》、《孝义节》、《孝感天》等青衣正工戏;还有《桑园寄子》、《硃砂痣》、《岳家庄》、《浣
纱记》、《九更天》、《搜孤救孤》等青衣配角戏;一共有三十几出,为梅兰芳后来成为一代青衣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梨园世家·学艺登台第一次登台
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七
日(1904年8月17日)梅兰芳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他当年才十岁。这一天在北京广和楼茶园,“斌庆社”戏班贴演应节灯彩戏《天河配》。他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里的织女。这次
登台是吴菱仙的主意,他考虑梅家的经济状况已无法延聘专任教师了,让梅兰芳早一天登台演出,既是实践的机会,也为他家里多有一点收入。他就和“斌庆社”的班主商议,班主爽快地
一口应允了。演出时,这场戏有个鹊桥的布景,桥上插着许多“喜鹊”,“喜鹊”里点着蜡烛,煞是好看。梅兰芳演的织女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