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 > 第15章完结

第15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第15章完结

在这场战争中,朱元璋的杀伐决断、无所不用其极,称得上骇人听闻。/2^叭+墈·书/王′ +庚.辛!最-全-而豪强富户和

帝国官吏,则在这场古已有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中,充分体现了前仆后继的精

神。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于是,多种因素绞合作用,于波诡云谲血雨腥风之中,注定了大明帝国诡异乖戾的命

运。流风所至,令人扼腕叹息。

朱元璋扫荡豪门大户的工作,早在大明帝国建立之前,已经开始。

当年,刘邦定都长安之后,曾经把 10 万天下大户强制迁离本土,填实关中,是谓“强

本弱末”之术。朱元璋效法之,于公元 1367 年,消灭张士诚政权后,立即将一大批苏州富

民迁徙到他的老家凤阳。八年后,即洪武七年,朱元璋再次下令将14 万江南富户强制迁到

凤阳,以填实帝国中都。

据说,正是这两次大规模迁徙,造就了凤阳的乞丐大军。′z¨h′a~o-x^s·.?n\e/t`

原因是,他们被强制迁徙时,只能带走金银细软,并不许随便离开迁移之地,其原有

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或被收归官有,或落入他人之手。从此,为了探亲扫墓,他们只能化

装成乞丐,以逃荒要饭的名义,从凤阳流散到江南各地。久而久之,竟成习俗。那句歌咏

凤阳好地方的花鼓戏词“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盖源出于此。其中滋味,相

当悲凉。

此后,朱元璋还曾数次取天下富户填充到帝国首都南京。这种强制迁徙与性质有所不

同的移民政策,一直持续到永乐年间,据说涉及人口,累计达到了至少百万人以上的规模。

(十一)

十二、面对贪官们前赴后继地贪赃枉法,朱元璋与帝国官吏阶层、豪门富户阶层的搏斗,

也达到了几千年来前无古人的程度。

在朱元璋当政的三十一年中,曾经至少发起过六次大规模整肃帝国官吏与豪门富户的

运动。~白!马·书.院¢ +醉\新/蟑-踕/耕*新\哙¨有学者认为,在这些大清洗中,大约有 10 万以上到 15 万帝国官吏与豪门富户被杀

死。因此,有国内外学者将其称之为“有计划的屠杀”。

这些屠杀的情形不尽相同。其动机与目标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的目标针对着贪官污吏,如洪武四年的甄别天下官吏,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

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十九年的“逮官吏积年为民害者”,大约可以归入这一类。朱

元璋习惯上将此类获罪者称之为“不肖无福之徒”。

另一类则主要针对可能威胁他的皇位,或者可能威胁到他的继承人皇位的那些开国功

臣们。这一类基本上属于政治谋杀。包括从洪武十三年一直绵延到洪武二十六年的“胡蓝党

案”和洪武二十三年的“罪妄言者”。朱元璋将此类人称之为“奸党”。

在针对第一类目标的战场上,朱元璋的胜利短暂而暧昧。

在打击这些所谓“不肖无福之徒”时,朱元璋显得随心所欲,但却有一个相当引人注目

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地扩大打击面,最好将那些豪门富户们攀扯进来,同时,不惜采用最

为严酷的手段。

“空印案”,几乎是当时人人皆知的冤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 年。其缘起,

用今天的语言描述相当简单。大意可以表述为:户部,即帝国最高财政机关,在每年审核

各地例行财政报表时,要求严格,精确到了小数点以后的多少位数字,稍有不合,立即作

废重报。于是,各地进京申报报表的财务人员为了少跑冤枉路,就在进京时,携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