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1300章完结

第1300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第1300章完结

但十九年七闰法并不够精确和完善,经过二百年就会多出一天,将会影 响到历法中的其他数据。′如~雯_徃^ /首¢发?于是有人提出了改革,破除章岁。东晋义熙八年(公 元412年),北朝北凉的赵 (音fēi)作《元始历》,第一次改革了旧闰 法,在六百年中加入二百二十一个闰月,但是没能被人们接受。二十一年后, 何承天编制的 《元嘉历》仍然用的是十九年七闰的旧闰法。

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祖冲之不畏旧章法的束缚,彻底打破了十九年七闰 的延用了近千年的旧闰法。他根据自己的长期实际观测,再加上赵 改革闰 法的启发,在《大明历》中将闰法改为三百九十一年中设一百四十四个闰月, 以解决旧章法闰数过多的问题。祖冲之改革闰法、破除章岁的行动,在科学 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研究历法的人总要讨论闰法问题,改革闰法也就 成为以后改革历法的主要内容之一。祖冲之以后,十九年七闰的旧闰法被彻 底废弃。这是祖冲之在历法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贡献。

祖冲之在制定 《大明历》时,不仅做了上述两项重大改革,在其它方面 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e/z-l^o·o_k\b,o\o/k/.¨c!o`m′比如在历法计算中第一次引入了交点月的概念。所谓 交点月,是月亮沿白道(月亮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运行的时候,过一个黄 白交点(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黄白交点就是黄道和白道的交点) 环行一周的时间。他推算出一交点月是27.21223日,和现代数据相差不到一 秒钟。由于日食和月食都发生在黄白交点附近,所以准确求得交点月,就能 精确的预测日月食。例如用 《大明历》推算从元嘉十三年到大明三年(公元 436—459年)这二十三年中所发生的四次月食和月亮在天空的位置与时间, 都和实际情况完全符合。

祖冲之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交点月的天文学家,并且也是求出 交点月数值的第一人。这是祖冲之在天文学上的另一项重大贡献。由于发现 了交点月,使我国历法上关于月的概念才算完备了。“月”一共有五种概念, 即祖冲之的交点月概念和“近点月”、“经天月”、“恒星月”、“朔望月” 等四种概念。“近点月”即月球在自己轨道上由上一次近地点到下一次近地 点的运行周期;“经天月”就是在一章岁中月长的平均值;“朔望月”是月 相由朔 (月亮开始看不见之时)到朔或由望(月亮满月之时)到望的周期;

“恒星月”是月亮在天空运行一周的时间。¨第+一′看,书_枉\ +冕\废?悦-读-

木星运行周期的精确计算

在现代,我们知道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以及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按照距太阳远近的次序, 地球在第三位,处于金星和火星之间。而在古代,由于观测水平的限制,只 发现了距地球最近的五颗行星,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又因古 代天文观测是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错误宇宙观,所以认为这五颗行星都是围 绕地球转的。在古代所说的“五星”、“五律”、“五珠”等等就是指的水、 金、火、木、土这五颗肉眼能看到的行星。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对五大行星进行了观测研究,并给它们起了专门的 名称,比如把金星叫“太白”(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神话传说中为什么管那 个天上的白胡子老神仙叫做“太白金星”了吧),土星叫作“镇星”,木星 叫“岁星”等等,此外还发现了它的出没规律。我国古代从西周开始使用岁 星纪年法。由于当时发现木星运行一周天所需时间为十二年,于是把它的轨 道分为相等的十二段,每一段称为一“辰”,也就是一年。由于重要星座大 都位于黄道附近,所以将黄道也分为十二段,与木星运行的轨道相对应,这 样就便于天文观测和记年 (岁),故木星又名“岁星”。

但实际上木星的公转周期并非恰好是十二年。西汉时期,汉武帝从民间 调了一批天文学家到朝廷研究历法,在公元前104年编出著名的《太初历》, 其中对木星运行周期为十二年的古法进行了更正。《太初历》认为每一百四 十四年木星就要超辰一次,即木星实际上多走了一辰。辰的时间比年短一些。 这个结果虽不精确,但却是重要发现,被称为“超辰法”。祖冲之在制定《大 明历》时,发现《太初历》“超辰法”的计算结果不够精密,因此他又重新 进行了测定和研究。他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