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第55章完结
赫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为人类发现了电磁波,还发现了“光电效 应”,他在物理学上的功绩是永垂不朽的!
群雄逐鹿
赫兹的天才实验,给无线电发明家们开辟了广阔的道路。?y\o,u¨p/i^n,x,s~w..,c*o?m*在 1888年以后 的几年时间里,探索赫兹波的应用成了最激动人心的课题,各国研究用电磁 波传送信息的人很多,形成群雄逐鹿的局面。
研究赫兹波第一个取得成果的,是法国物理学家布冉利
(1844-1940)。1890年,他在重复进行赫兹实验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赫兹 波使一个玻璃管里的铁屑的电阻减小了。这个“铁屑效应”的发现对他很有 启发。于是,他就根据“铁屑效应”的原理,来改进赫兹的接收器。赫兹检 测电磁波的电波环过于简单,它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单匝线圈。电波环在感 应到电磁波的时候,灵敏度是很低的。因此,赫兹的实验只局限在实验室里。 布冉利对赫兹的接收器改进以后,制成了金属屑检波器。他把装有细铁屑的 玻璃管两头,都接上导线和电池。在没有电磁波的情况下,玻璃管里的铁屑 是松散的,不能导电;当电磁波辐射到接收器上的时候,玻璃管里的铁屑被
磁化而粘在一起,就能够通过电流,比较好地起到检测电波的作用。¨丸\夲+鰰\颤¨ ·芜\错¢内·容^同年,
布冉利使用金属屑检波器,使电磁波的探测距离增大到一百四十米。
1894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洛奇(1851-1940)对布冉利的发明作了改
进。洛奇,这个长着络腮胡子的教授,跟赫兹和开尔文都是朋友,他早年就
对电磁波有相当研究。他把金属屑检波器同继电器和打字机连接起来,组成
了一台接收机。在实验过程中,金属屑受电磁波作用粘结以后,总是不能恢
复原来的松散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洛奇专门设计了一个机构,能够自
动敲击玻璃管,使金属屑及时恢复原状。洛奇利用这些改良的装置,在相距
几百米远的地方进行了莫尔斯电码的无线电传送。洛奇的检波器在早期的无
线电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零-点`墈.书+ ?毋_错~内~容?
洛奇的教学工作很忙,没有把自己的研究进一步用在无线电报方面,但
是,他在牛津皇家学会的会议上,在大学的讲坛上,多次作了关于检测电磁
波的讲演,有力地推动了无线电的研究工作。
和洛奇在英格兰进行实验的同时,远在太平洋中的新西兰岛上,坎特伯
雷学院一个四年级的大学生卢瑟福,也在改进布冉利的检波器。
卢瑟福当时二十三岁,正在准备理科学士的学位考试。坎特伯雷学院尽
管设备简陋,但是要求很严格,学生要通过学位考试,一定得写出有独创见
解的论文才行。卢瑟福选的题目是 《赫兹波的研究》。在实验中,他对布冉
利的检波器不大满意,就动手作了改进。他躲在破旧、阴冷的地下室里,发
明了别具一格的磁性检波器。这是一个中心放着一束磁化过的细钢针的线
圈。当电磁波到达线圈的时候,线圈的感应作用可以使钢针暂时失去磁性,
这样就达到了检测的目的。卢瑟福的磁性检波器比起布冉利的金属屑检波器
来,检波灵敏度要高得多。
1894年的《新西兰协会学报》发表了卢瑟福的研究论文《用高频放电法
使铁磁化》。这篇论文引起国内外科学界的注意,卢瑟福因此获得了理科学
士学位。这一年,卢瑟福还在一座十八米长的工棚里进行了电磁波收发表演。
有人把这次表演中收发的信号,称做“越过新西兰上空的第一份无线电报”。
卢瑟福比洛奇小二十岁,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最有希望发明无线电。但是,
1895年他获得了到英国去深造的奖学金。他到剑桥大学以后,受到首屈一指
的原子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逊的影响,就改变了研究方向,后来成了杰出
的原子核物理学家。
美洲大陆也不甘落后。1893年,纽约一个面庞清瘦、目光炯炯有神的中
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