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第15章完结
一天,戴维收到一封巴黎来信,获悉安培的一项实验遇到困难。¢删\芭-看-书\王^ .勉.废′阅?黩^他把信 交给了法拉第,提醒学生注意。安培有很高的电学造诣和丰富的经验,他从 静电感应得到启发,作了这样一个推论:既然静止电荷能够感应出静止电荷, 那么电流(运动电荷)一定也能够感应出电流(运动电荷)。这个假设从逻 辑上说很吸引人,可惜安培忽略了磁的作用,他做了许多实验,都没有成功。
法拉第并没有因为安培的失败而畏缩。九年以前他在法国亲眼看过安培 精密的实验,对安培的睿智一直怀有敬意。他相信安培的思想中蕴藏着有价 值的东西,还没有发掘出来。于是,他决心继续做这个实验。
他用铜线在几米长的木棍上绕了一个线圈,铜线外面缠着布带以便绝缘
(当时还没有漆包线),然后在第一层线圈外面,用同样的方法绕上第二层、 第三层、直到第十二层,每层之间都是绝缘的。
法拉第把第一、三、五等奇数层串联起来,又把第二、四、六等偶数层 串联起来,这样就制成了两个紧密耦合而又互相绝缘的组合线圈。/芯!丸.本-鰰/栈? *最¢新~彰·結!埂?鑫^快\他把其中 一组线圈接到开关和电瓶上,另一组线圈接在电流计上。
一切就绪,法拉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实验。他希望在初级线圈接通电 流以后,次级线圈能够感应出电流来。这也正是安培的理想。
可是,事和愿违。法拉第接通初级线圈的电源以后,注意观看电流计, 指针毫无动静。
原因在哪里呢?他设想或许是初级线圈的电流太小,于是把电瓶从一个 增加到两个,又增加到四个,结果都一样。最后他用十个电瓶串联成一组, 也就是初级线圈里的电流增大了十倍,可是电流计的指针还是在零位!
时间象江河一样,一个月一个月地流逝。法拉第在实验室里度过了不知 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把实验重复了多次,每次都在希望中开始,却以失望告 终。
法拉第明显地消瘦了,疲惫不堪,两眼布满了血丝。.d~i\n·g^d?i_a*n/k′a.n.s¨h!u~.~c+o*m¨
难道真的重蹈了安培的覆辙,走进了死胡同吗?青年实验家徬徨了。他 的妻子也劝他当机立断,放弃算了。
法拉第是一个坚韧不拔的探索者,他一旦确定了方向,决不轻易承认失 败。少年时代在父亲的铁匠铺里,他很爱看锻工们挥动大锤,一锤一锤地锻 打烧红的铁块。每当铁块变冷变硬的时候,父亲就把它投进火炉,重新烧红。 经过千锤百炼,铁坯终于按照人的意志变成各种工具。父亲曾经笑着对他说: 在铁匠面前永远没有顽铁。多年来,这种铁匠的意志一直在他血液里流动着, 激励着他。失败使他意识到任务的艰巨,但是不能动摇他的决心。他对妻子 说:“如果实验不成功,这只能表明我还不善于处置它;就是实验不可能成 功,那也应当找出原因来。”
法拉第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了信心,在崎岖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进行探 索。转眼之间十年过去了。
这是一段艰苦的岁月。皇家学院由于财政困难,把研究重心转向营利的 应用科学。法拉第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业应用的研究上去,他的电 学实验时常被迫中断。他试制过铁的合金,改良了光学玻璃,研究过液化气 体,发现了苯。这些研究项目花去了法拉第大部分时间,但是最后并没有收 到多大的商业效果。
每一个科学家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法拉第善于发现,不擅长 制造。他是一位实验科学家,而不是技术发明家。用一位科学史家的话说, 他的特长要到知识的未知领域——也就是光明和黑暗交界的地带,才能充分 表现出来。法拉第的才能在工程技术上很难发挥,有一次做氯气液化实验, 因为气压过高,容器发生爆炸,飞溅的玻璃碎片差一点把他的眼睛炸瞎。
这十年的研究工作,法拉第在学术上虽然没有特别重大的发现,在事业 上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823年,三十二岁的法拉第因为化学上的成绩,当 选为皇家学会的会员。一个进入皇家学院刚满十年的助理实验员,能够获得 这样高的荣誉和学术地位,是很不容易的。据说,当时戴维对这件事曾经提 出异议。或许因为法拉第曾经做过他的助手,或许是对新生力量估计不足, 皇家学会投票表决的时候,只有戴维一个人投反对票。第一个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