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 > 第174章完结

第17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第174章完结

这些话是在“中华古历癸酉八月初一日”( 1993年 )写下的。^精?武?小.说′网! *哽′芯′醉+全*此后周汝昌与刘心武即保持通信论学的关系,而讨论的重点问题围绕着秦可卿原型可能与康熙废太子胤礽一系有关,也就是说曹雪芹写《 红楼梦 》暗示了乾隆朝之政治斗争,而这种斗争是曹家最终败落的重要原因。

早在1953年出版的《〈 红楼梦 〉新证 》中,周汝昌就认为:“雍正、乾隆二朝之代换,为曹家败事、中兴二大关键。”但雍正朝曹家被抄家的史料确凿,而乾隆朝曹家一度小复兴后又卷入朝廷政争而彻底败落则主要是一种推断,其内幕已经很难了解,更不易找到坚实的史料支持。刘心武的“秦学”正是从秦可卿这一小说人物入手,而揭示出小说用隐晦闪烁的笔法写了乾隆皇帝与胤礽之子弘皙的“日月”之争,才是影响到曹家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如果这一说法成立,当然对《 红楼梦 》的写作背景、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等都会有新的认识了。

周汝昌与刘心武互相切磋,经过多年努力,使这一本来似乎扑朔迷离的猜想逐渐落到了实处。其研究的“理路”,在周汝昌于“壬午七月初二日入秋之第三日”( 2002年 )写给刘心武的一封信中表达得比较清晰:

我们的共识是秦可卿一案涉及的是废太子胤礽、弘皙一支的史迹,是为清代入关后第一大事,几乎“翻天覆地”,曹家始终卷入此一旋涡而不能自拔——与“王爷级”竟会“同难同荣”,实指非它,即此是矣。_如/闻′王^ \更~辛¢醉~全`

“神武将军”要到铁岭(附近的西丰至今有大围场遗址)去打围,也不是闲文淡话,中有事由。冯家与“仇都尉”家是“对头”,也就是当时政局大斗争中的一个小局面的反映。

如今还要说说你引录的太子胤礽的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异常重要!我有一种新破解——

请看雪芹在书中第三回,黛玉入府,初见“荣禧堂”大匾,是御笔(先皇,康熙大帝也),故云“赤金、九龙、青地”的最高规制——而下面即又特写一副对联,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黻黼焕烟霞。

我们立刻感受的是什么?就是此联文藻风格,怎么就和“老千岁”那么相仿!

我想,你必已注意到了:这副联的落款尤为惊心动目:“同乡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书”。.小?税,宅. ·冕*废·悦?黩,“同乡”何义?都是辽北之人也。莫忘努尔哈赤破明,第一步是设计诱降了铁岭紧邻(东南接壤)抚顺,随即攻陷铁岭十几个戍守堡,而腰堡的曹世选(雪芹高太祖)被俘为奴,即此役中(满洲“大金天命三年,戊午”)。

奇怪的是:小说中写得分明的四郡王是东平、西宁、南安、北静,人人尽晓了;哪儿又出来一个“东安郡王”呢?难道是作者“一时疏忽”,致此笔误?那太把雪芹看“扁”了。

这就是特意逗漏重要消息:此是真实的“王爷”,另外一级,不在“四郡”之中。

尤其要注意一点:高鹗篡改雪芹原文,用心精密,他一见这落款,心里就知“了不得”,马上提笔抹去了真文,换上了什么“衍圣公”云云。

你看《 红楼梦 》的事情,如此之曲折复杂,没有“学”,不知“史”,只论“文”(也只限字面表层最浅一义),如何能读得其中之味,而解悟字里之情呢?

所以你说得最为深透了:很多人总认为我们的研考是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