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 > 第121章完结

第121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第121章完结

张伯驹与夏承焘二位“词宗”不能投契,说明“文史哲”三者真要兼擅并美,其实是非常难的,即使是一流的文人学者,也是可遇而不可求。,我/的.书*城_ ¢蕞¢歆_璋^结*更′欣·快·这也正是红学界所遭遇的困扰难题。曹雪芹写《 红楼梦 》,融会化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方方面面,他既是一位天才诗人,又是一个哲学思想家,还有丰富的家学渊源,独特的身世背景。《 红楼梦 》因此以其奇伟宏丽包罗万象而吸引了许多人予以研究,但这些被吸引的人中,绝大多数只是某方面的“偏才”,对曹雪芹和《 红楼梦 》也就只能赏其一隅,不能领略其全体大美,最后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盲人摸象”而又各自都以为独得真赏的悖论之中。周汝昌则既有张伯驹式的“风流才人”之雅调,又有夏承焘式的“学者”功夫,文、史、哲三长兼擅,因此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红学历史地位。

启功字元白( 1912—2005 ),是满族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的后裔,他主要以书法和考订文物名家,但也曾校订过《 红楼梦 》,因此与周汝昌也算红学界同行了。+m_i!j+i~a_s~h,e`._c+o!m/周汝昌早在青年时代就对启功怀仰慕之心,起因是见到顾随的一首题诗,那是在启功为顾随女儿画的画册上题的七言古诗,顾随戏称启功为“王孙”。后来在张伯驹展春园的大客厅里,周汝昌与启功相识,当时启功已经读过周汝昌发表在《 燕京学报 》上的《 真本〈 石头记 〉之脂砚斋评 》一文,因而见了周汝昌后热情握手,连说“过瘾,过瘾!”

再往后,在那次高名凯特邀张伯驹在燕京大学中文系楼上展出其收藏书画的展览会上,周汝昌看到了《 楝亭图 》,当即填词,受到张伯驹赏识。周汝昌希望能抄录《 楝亭图 》上各家的题跋,后来张伯驹寻出了当年启功抄录下的题跋,让周汝昌的同学孙正刚转给周汝昌。周汝昌打开一看,只见一色小字正楷,略带一点行书笔迹,不禁大喜过望,就全部录进了《 证〈 石头记 〉》( 即后来的《〈 红楼梦 〉新证 》)。张伯驹本来愿意把启功抄本送给周汝昌,周汝昌谨守君子“恂恂如也”的规矩,把手书册还了张伯驹,后来当然不知下落了。`r¨c!y·x`s\.?c/o?m?周汝昌后来后悔地说:“当时不敢径领惠赠之高谊,是个‘错误’,如在我手,也许尚可幸存。”

1953年《〈 红楼梦 〉新证 》出版后,北京的朋友来信说启功非常欣赏,要给周汝昌画一幅“周公解梦图”。周汝昌听了非常高兴,就写了一封信给启功,要求“兑现”。写信时联想起顾随的题诗,周汝昌就也称启功为“王孙”。没想到,这下启功不高兴了,原来启功十分讨厌别人说他是清朝王室后裔,甚至说自己早已姓启,并不姓爱新觉罗。周汝昌当然也就得不到启功的画了。

周汝昌回到北京后,因在出版社主持《 红楼梦 》新校本的工作,启功是校注者之一,二人又有所交往,前面的章节也曾涉及。此外,60年代还有两件事应该提到。

一是香山的张永海口述,说西郊健锐营一带传说的曹雪芹的“难友”,名叫“鄂比”,其人能画;启功对周汝昌说,清代有个鄂弼,不知是否就和此事有关。

二是关于河南发现的“曹雪芹小像”,有人说真,有人说假,众说纷纭。启功认为画像不作题记,而像的左上角五行陆厚信识语上下款俱备,是为可疑,但对于像幅“对开”页的左半之两江总督尹继善的题诗笔迹却一看就认识,说没有真假问题。

后来启功拿了一个清代手卷给周汝昌看,是尹继善手写自作诗多首,两人对照小像上的笔迹,恰是一个人的字体。在谈话中,周汝昌才知道原来启功的夫人就是尹继善的后裔,所以藏有这个手卷,十分难得。周汝昌在回顾了这段往事后,说:“此事又说明他虽不敢信画为真,却也感到兴趣。至于肖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