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完结(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红楼风雨梦中人第103章完结
1966年“文革”爆发,8月31日——令我终生难忘的、刻骨铭心的日子!因我已十四周岁。?纨, · ·鰰*占, ′哽?新`最\全,公安局、商业局(先父工作单位的上级机关)、街委、三街大队(居住所在地,因系郊区,居民与农业户混居)联合行动,将我家“扫地出门”!全家八口人只穿身上的衣服,被赶进一间空房,连床铺也没有!随后,先父也进入商业局的“牛棚”,不准回家,由家人送饭。这次抄家,被区里当作重点之政治大案对待,非常重视!因掌握了先父与叔父和“反动人物”胡适有牵连!
先父校勘的书稿,平生心血——一纸未剩!
这是两次抄家的大略情况,至于另一次,已是回忆不清。母亲年事已高,也只能提供如上。
在这封信后面,周贵麟又作补充如下:
再写几句,前面叙抄家经过之回忆,心中很不是滋味,眼睛不禁湿润。写得难免简略,还请梁先生原谅吧!
还是抄录叔父一首词作吧!这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无比珍爱!
风入松
读梦碧兄遗作感赋
春晖秋爽旭升熹,故里旧园西。^山\八?看`书,王· ¨毋.错_内/容!海棠泛彩颜色好,渡小桥、高阁临溪。栏外帆樯夕影,墙边晴畦。
古藤十丈架云齐,芳气四邻迷。斧斤一旦加汤濯,石仙人、也泣荒篱。莫问民情文化,何须善恶分题。
作于癸未年腊月
2003年秋,我于书摊发现一薄册《 天津诗词 》,没有出版社,似是自费印刷,内有寇梦碧词家酬和叔父之作《 渡江云 》,惊喜意外!后抄与叔父阅知,叔父即兴感赋《 风入松 》词作,寄与我留作纪念!
叔父出生地——春晖里,旧有“爽秋楼”,又名“旭升阁”。旧居院内有一株古藤,估计明代所植,又有一石雕美人像,皆被毁。
这是事事讲“阶级路线”,大搞“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月里之一幕悲剧。虽然毛泽东本人对《〈 红楼梦 〉新证 》很欣赏,对胡适也说过“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s?o,e¨o\.!i\n!f.o,应当实事求是。到了廿一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胡适大传 》1166页 ),但在“路线”和“政策”的大前提大背景下,整个社会氛围已经绷紧了“阶级斗争”的神经,即使“伟大领袖”其实想予以保护支持的人和事,也会遭遇意想不到的伤害。周家老宅的两株古藤,树龄已超过三百年,从周汝昌的祖父起,就视为传家宝,取了“藤阴斋”的雅号,并请康有为题写此三字匾额。在“文革”抄家的灾难中,两株老藤被砍断,还向根部浇了开水防止其根部再萌发新芽。
红楼无限好,夺目夕阳红“文革”沧桑(2)
周贵麟于2005年3月5日又来信说找出了周祜昌1984年写的向有关单位索要手稿书籍之信札,其内容如下:
在1965年年底那天晚上,由于邻居(街道组长)告密,户口警来盘查,并带来几个街道青年,问我在干什么。当晚前后两次,索去《 红楼梦 》手稿十来册。次日续取走其他书籍手稿,并让写检查。书物未还回来。
1966年,街道公安员亲自通知:所有书籍笔札,片纸不得自留,扫数作为“四旧”送交街道,用挑筐担着送了有几次。当时觉得这样也好,究竟我们搞的什么工作,让它见见天日。真相大白之后,还会归还的!一派天真。
1967年区工代会、公安局、武装部揭发区业余中学的问题,将我(当时任业余中学教师)送回商业局属供销社,隔离审查三个多月。记得当时“交代”:研究资料中有一部有正书局石印的《 红楼梦 》二十册,乃是胡适原有,1948年由周汝昌借来,我们在此书上作过重要的校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