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1913,一战前的世界 > 第89章完结

第8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89章完结

出生在国外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居民,绝大多数来自欧洲其他国家,这些人占城市总人口的一半,劳动年龄男性人口的2/3,相比之下英裔人口显得微不足道。·卡¨卡′晓/说`惘` ·最*新!章,結~更′辛-快*[27]在过去的25年里,有150万意大利人和100多万西班牙人乘船横渡大西洋,来到阿根廷。尽管有不少人对工人在阿根廷实际上拥有的经济机会大失所望(对于投资者则恰恰相反),几年以后就回国了,但还是有很多人留了下来,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码头边的房子里,或者在市中心拥挤的廉租房里,或者在更偏远地段的低层房屋里。在这些地区,皮埃蒙特人和那不勒斯人,卡斯蒂利亚人和安达卢西亚人混居,仿佛一幅不断变化的拼接画,每条街上说的方言都不一样。到了狂欢节周,当地人和拉丁移民在街上纵情狂欢,而英国人则会拉下百叶窗帘。1913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驱报》批评狂欢节庆典“喧哗吵闹”且“混乱无序”,并对Tigre Hotel举行的一场威尼斯风格的假面舞会展开了猛烈抨击。[28]《标准报》也对其他地方的活动发出了类似的斥责:

阿根廷报纸自鸣得意地谈到大行其道的所谓“热情”,但不幸的是,在城市的某些地方,这份热情沦为了混乱,特别是独立路(Calle Independencia)在Catamarca的转角,两名男子执意要往路人身上泼水(这在从前是狂欢节期间普遍的习俗);警察介入,一大群人力挺这些小流氓,连左轮手枪都用上了。~咸·鱼^墈*书?蛧~ ·嶵_欣^漳^踕,埂`新?快,两名警察和其他很多人受伤,那名倒霉的警察恐怕是受了致命伤。[29]

报纸暗示类似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在英国的城市。民众中还是拉丁人的热情占了上风。

从大的方面来看,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深受法国影响。最能明显体现这一点的是,办公楼都喜欢用法国的布杂艺术风格,不过克列孟梭表示近来“流行起了意大利的建筑风格”,极具装饰性,“在无比复杂的交错线条中加入半圆饰和小花饰”。[30]过去的25年里,为了给布宜诺斯艾利斯奉上一众与之相配的、高贵的英雄,城市雕塑匆匆竖立起来,这些雕塑也是以法国风格为主,吸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多得装不下的雕刻家,装点着城市里不计其数的公园。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馆让人想起巴黎林荫大道上的那些,书店里摆放着最新的法国文学作品,百货商店里出售着最新的法国时装。每天早晨,作为梳妆打扮的步骤之一,有闲阶级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女子会往脖子上拍几下法国香水。\晓_税\C!M?S* `耕.辛.醉\筷?对于法国香水,报纸专栏愤怒地表示征税比过去更重了。然后,她会把牛角面包作为早餐。[31]也难怪人们都把布宜诺斯艾利称为“拉丁美洲的巴黎”。有些人说得更夸张。来访的波士顿商会副主席、美国人詹姆斯·洛根(James Logan),在一次晚餐后竟然哗众取宠地反过来说“巴黎是欧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他的听众自然也很买账。[32]

听到欧洲或美国的游客这样的赞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会感到很欣慰。而来自欧洲国家的游客,比如法国游客,发现阿根廷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由拉丁人所支配的国家,同样会感到欣慰。这里是拉丁世界的未来,贮存着老牌拉丁国家也许会在未来加以利用的影响力。乔治·克列孟梭指出,在阿根廷,与其他地方一样,“我们法国人允许自己在经济事务上被别人超过”。但他自我安慰说,法国人仍然保留着“代代相传的道德权威”。[33]阿根廷共和国最初的国徽上有一顶弗里吉亚无边便帽,那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左拉《我控诉》(J’Accuse)的出版商举办了一场以民主为主题的法语讲座,发现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写道:“法兰西精神乘着优美文字的翅膀飞越大洋,我们为之欢欣鼓舞,并且从中看到了对未来的厚望。”[34]

虽说法国的投资或许赶不上英国,但它可以努力让阿根廷人接受法国的文化权威,通过美学而不是金钱来取得领导权。法国大使在1910年写给巴黎外交部的回信中,详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