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1913,一战前的世界 > 第79章完结

第79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79章完结

几天之后的5月23日,曼尼托巴开始入夏,这次轮到温尼伯的学校在大英帝国日庆典中向母国和国王高表忠心。.2.叭′墈!书¨王· _吾·错?内/容*大英帝国日最初由私人发起,受到大英帝国各地民众的支持。比起伦敦,帝国那些最偏远的角落反而庆祝得更为热烈。这一年,英国的米字旗被分发到温尼伯学校的一万名儿童手中。《自由新闻报》表示:“似乎没有什么更能让他们感到自豪和幸福了。”[3]在诺奎(Norquay)学校,当地的圣公会牧师提醒学童们,“我们属于一个伟大的帝国”,伟大体现在人数和面积上,但最重要的是在文明程度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帝国的法律像我们一样完善,”他宣称,“一位国王、一面国旗、一支舰队、一个帝国——以最了不起的方式联结在一起的国家所组成的一个强大同盟。”[4]

世界另一侧的南半球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临时的联邦首都,从这里乘火车和船到温尼伯需要经过温哥华和斐济,历时数星期,但电报电缆和不列颠团结统一的家族纽带把它和温尼伯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q?i~s`h-e+n′p,a¢c!k^.-c¨o.m?在这里,澳大利亚的帝国国民也用几乎同样的方式庆祝大英帝国日。和加拿大一样,活动也围绕着孩子们展开。维多利亚州教育部发出的一则通知上说:“培养学生爱国、尊法、忠君的情操,是在州立学校任职的全体教师的责任……教师们应当时常抓住机会,让孩子们铭记,他们不仅是澳大利亚公民,还是一个伟大帝国的公民。”[5]在这个秋天里,国旗高高飘扬在州立学校的操场上空,孩子们向国王、帝国和新成立的澳大利亚联邦三次欢呼,这是澳大利亚联邦成立的第13个年头。当地一家报纸表示,向国旗敬礼是孩子们每天的日程安排中最开心的事情(不过更让他们开心的大概是下午不上学)。到了晚上,墨尔本郊区的坎伯维尔(Camberwell)和萨里山(Surrey Hills)会亮起电灯,这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是当地的惯例。^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

墨尔本的《阿尔戈斯》(Argus)提醒读者,大英帝国日真正的意义是对遍布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大洲的最根本的英国特色表示肯定。就这个概念来看,大英帝国不仅有理,而且有情,不仅人多势众,还为个人提供了机会:

澳大利亚人在英国,就像在加拿大或者南非一样,都是在自己家。他是那里的公民,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而自己的澳大利亚公民身份也完全不会折损,他愿意什么时候重新启用都可以。这个世界通行的大英帝国公民身份,让他同时拥有了旧世界与新世界——这样一个人在每一个大洲和众多岛屿上都享有公民权利,无论走到哪里,都代表着一个幅员辽阔、遍及全球的世界强国,几乎每一块土地上空都飘扬着它的国旗,标志着它的影响力无所不在——这样的公民身份本身对于澳大利亚的游客和商人来说,都是一件珍贵的礼物……[6]

《阿尔戈斯》指出,最重要的是,国家和帝国身份认同应当被视为相互促进而不是对立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帝国主义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澳大利亚人,或者优秀的加拿大人。”换句话说,为成为英国的自治典范(以及脱离伦敦的直接控制)而奋斗,并不是要质疑帝国的完美典范,而是要以一种更美好的方式向它致敬,就是说大不列颠的各个国家要自由地合作,每个国家都在自己的政策和利益上取得进展,却又被以英国为典范的风俗和文化联结在一起。从最广义上讲,大不列颠各国所组成的这样一个联合体,能够让不列颠不仅存在于英格兰的乡村、威尔士的山地、苏格兰的丘陵,还存在于维多利亚州乡下的灌木丛、曼尼托巴省开阔的农场中一望无际的麦田。可以把墨尔本和温尼伯看作与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一样富有英国气息的地方;这里的街道和建筑让人回想起建造这两座城市的当地英雄,他们是身在海外的不列颠人,在远隔重洋之地建立着一个新的不列颠。

理论上如此,事实则要更加复杂。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并不仅仅是流放到国外的不列颠人,虽然他们的父辈或者祖父辈可能是这样的。他们与祖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