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1913,一战前的世界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1913,一战前的世界第44章完结

一个人越接近事情的核心,越接近圣彼得堡、杜马和沙皇本人,就越会因俄国面临的挑战,或许可以说是机制而感到沮丧。.我·得-书?城_ ?蕪·错,内′容`杜马在波将金(Potemkin)的塔夫利宫召开——这也为俄国政治体制的现实罩上了民主的“波将金门面”[1]。尽管杜马的存在已经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当然也让民意变得更加难以忽视,但俄国通往真正的立宪议会政府之路并不是一条政治发展的坦途,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的曲径。300周年庆典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沙皇将杜马视为自己的附庸,是顾问性质的,更有很大可能是临时的。杜马本身的意见也并不统一,而是分裂为自由派和保守派,社会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现代主义者和力争倒退回更简单的时代的那些人。

沙皇本人的政府理论,正如俄国一位前首相于1912年描述的那样,是非常幼稚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想做的都是好的;如果人民看不到,那是因为他们是凡夫俗子,而我是上帝选定的。”[41]或许这就是俄国的规矩。“让欧洲夸耀他们的宪法去吧,”深受尼古拉二世宠信的弗拉基米尔·梅谢尔斯基(Vladimir Mescherskii)写道,“全欧洲只有俄国需要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未来……最高权力需要绝对的权威和自由,因为只有它依然保持着纯洁,没有被腐败的毒药所染指。\暁.税`C!M`S¨ !芜¨错·内′容^”[42]然而如果想要沙皇专制走上开明专制而不是古老的独裁道路,那么沙皇本人就必须得是开明的。但尼古拉并不是彼得大帝。众所周知,他智力有限。甚至连相信以沙皇为代表的体制的那些人,也对他感到失望。他非常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有言道,俄国最具权势的人,就是最后一个向沙皇进言的人。很难知晓沙皇真正的想法,也很难预测他会如何行动。“我们的沙皇大体上可以说是一个谜样的人物,”一位政治家在他的日记中坦言,“今天他是右派,明天他会变成什么样却是一个谜。”[43]

他不但拿不准自己的想法,还总想着扰乱别人的工作。一位前任大臣写道,沙皇“非常热衷于密函和小伎俩”,然而实行起来手腕拙劣,必然会让自己陷于“泥坑或血池”之中。′s·a~n,s+a^n_y+q/.-c*o*m+[44]最近的例子就是沙皇暗地里与改革派首相彼得·斯托雷平(Pyotr Stolypin)作对。(最终斯托雷平以辞职相威胁,迫使沙皇接受了俄国西部地方政府改革的提案。)1911年,斯托雷平在基辅歌剧院遭遇暗杀。据说沙皇曾为自己瞎管闲事请求原谅,只是为时已晚。

沙皇的身后又是些什么人呢?有一个罹患血友病的9岁男孩儿,人们看到他出现在公众场合,会惊讶得倒吸一口凉气;有一个弟弟,因违抗沙皇的意愿娶了一个有婚史的平民而被剥夺了继承权;有一个出生在德国的妻子,拒绝抛头露面,而当她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时,总是紧张得快要崩溃一般;还有“长老”(starets)拉斯普京(Rasputin),所谓的“圣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他的影响力非常大,在皇宫里作威作福。

年底,乌克兰基辅的一家法院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人们想起了俄国这个国家的一大痼疾,也就是反犹主义的痼疾。在法庭上受审的是犹太职员梅纳海姆·门德尔·贝利斯(Menahem Mendel Beilis),捏造给他的罪名是谋杀当地一名男青年,在宗教仪式上进行血祭。记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写道,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全身像之下,一场司法公正的滑稽剧正在上演,“被仇恨、怀疑和谎言所败坏”。[45]证人们遭到威胁,警察满嘴谎言。唯一的“证据”来自当地一名精神病学教授伊万·西科尔斯基(Ivan Sikorskii)的小声陈述,他的证词与他的职业背道而驰。对此,纳博科夫写道:

无论再过多少年,当研究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